本周007各个班级活动多多:
1、周一1班无声辩论: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我第一时间就跟班长报名了围观,1班不愧是创始班,不到1天就满500人,全是围观的战友。幸好加入得早,前排有位。辩论是第二次观看,加入“不写就出局”之前就围观过4班的辩论赛。收获多多,还趁机在被抱出群前主动给自己公众号打了广告,007就是要锻炼大家“不脸”嘛!迈出了第一步。
2、周五4班干货分享:写作、演讲、理财。
给人感觉是,一群在1班围观的战友又跑到4班来继续“勾搭”了,倒是很有喜感。刚开始我也跟着一起打广告,不过后来发现注意力耗费太多,就暂时停止了。当天的干货分享还在继续听。4班真是牛光闪闪的班,貌似进了专栏精选留言作者班——常在专栏下留言被精选且在前排的几乎都出在4班,学霸班啊!还有很多分享都很有见地,对自己很有用,非常好。
3、不小心加入了本班12班的辩论:“强制互评”还是“不强制互评”。
好吧,还在班长的文章中不小心成为了“反方一辩”。具体事宜和观点,听我娓娓道来。
本周的作业其实早就完成。不过还是想写一篇关于“强制互评”的文字。
12班的聊天不算特别多,但也不少,有时候真是没有时间看,更别说有时间去回复了。大多情况是扫一眼,之后就基本只认真阅读群@的文字了。
周六上午,认真负责的值月生刘宝磊同学发布了群通知,一是关于周日作业雨时间,二是新增规定强制互评前后两篇文章,否则红包惩罚。
我开始对新增规定提出异议。
首先我要声明:我支持“互评”,反对的只是“强制”。
“互评”的好处多多:
1、有效互动社交
2、群成员的参与感,被关注感
3、“写作”是刻意练习,“互评”是即时反馈
4、鼓励很重要,感觉不孤单
那么,有这么多好处的事情,一定要用“强制”的手段吗?
1、当一件事情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刚起步是不是规则和要求越少越好?
我加入007计划的初衷很简单:每周至少一篇文章输出,其余的收获都是意外之喜。因为都是“笑友”,而且是真正在践行的,已经是筛选出来的高质量“笑友”群,在这个群体中我肯定会收获更多。
之前笑来老师说,如果还没有形成习惯,每天给自己定计划不要太多,比如看书,就定“每天只看一页”的计划。为什么如此做?是不是刚开始规则条件越少越容易完成呢?等自己有了“每天看书”的习惯,再去调整计划(比如“每天看两页”)不是更好吗?我喜欢循序渐进慢慢地来。
2、“强制”是不是适合咱们12班的战友?
正如王成琦同学所说:大道至简,成功可以多元,没必要一个模子打造。
每个人的节奏不同。在我看来,007的硬性规定,一条就够了:每周一篇文章。其余的,是否互评,是否增加每周文章频次等等,都是后话,更多的是“个性化”。这些都是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制定的,我们班级刚建班不久,实在不宜添加过多规则和限制。再说我们是要在一起7年的,当务之急倒是大家互相熟识起来,也许可以按照编号顺序或者别的什么顺序,每周重点介绍一位同学?如果一周太长,那就一天呗,至少会印象深一些。然后,在大家熟识且多一些了解的基础上,再去根据12班的成员特点和认知打造本班的规则和特点。这样,也许才是长久之计?现阶段,很多同学其实并不互相认识,虽然都是在践行的“笑友”,三观也依旧不那么一致啊。当然,在某一件事情上,同学们不断发表看法,也会让大家对一些常常发言的同学印象深刻。这些全都看自己。
3、“强制”的效果如何?
如果“强制”互评,是否会触发“抵触”情绪?是不是很可能会敷衍了事,如果这样,这件事情就成了“负担”,且浪费自己时间和注意力?倒不如激发内在动力?让“互评”的同学做起来开心,没时间和精力“互评”的同学也不会有“负担”?
4、群氛围的营造?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如果“强制”,对群氛围的营造是否是一个挑战?一个轻松宽容的氛围,也许更利于一个班级在一起7年的“陪伴式”成长。
总结:“互评”很好,只要时间允许,我依然会去点评同学文章,当然也希望同学们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只是,希望“互评”不要在现阶段写进班级的“强制”规则,这样,点评的同学自己会受益,没有点评的也没有太大压力。
PS:特别感谢值月生刘宝磊同学,他说会带头给每位同学点评,其实真地很感动。有这么好的值月生,我们12班真是幸运!
推荐一首,Like a bird,也希望我们12班能Like a Bird,自由自在飞得越来越高!
原文可查看微信公众号:路易斯勇士
原文链接我支持“互评”,但反对“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