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没学识,有学识的没身材,有身材的没背景,有背景的没能力……”
有这样比较心理的人,不是在努力证明自己可以,就是在努力证明别人不行。但实际上,不论是哪一种证明,都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因为如果它是真的,即便不证明,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而如果并非如此,那你就不是在证明,而是在演,甚至在装。总之注意力浪费了,时间也过去了,但是自己却没有因此成长哪怕一点点,这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以上文字摘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十六周的文章《我们重新认识了“别人的好”》。
再一次升级我的思维,曾经做过的比较可怕的事情是因为“见不得别人的好”而让自己没有成长哪怕一点点。
案例一
高中时代自己成绩不是很好,于是有一天叫上一个好友一边散步一边吐槽“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的,将来就一定有能力吗?那些牛人比如马云高考考了三次不见得成绩很好啥的,好多创业成功的老板在学生时代成绩也不是很好啊……”,这样的画面上演了不止一次。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可爱”也可笑,着实见不得成绩好的考的分数高,却很少去分析他们为什么成绩好,当他们学习特别专注认真的时候,而我上过无数次的晚自习大部分自己都在游离状态,当他们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回顾知识点,而我却在瞌睡挣扎中度过,下课了一脸懵逼不知道老师讲了啥,考试自然也只能抓瞎了,你可能想不到曾经的我满分100分的试卷,生物考过9分,物理考过12分……说多了都是泪,所以有时候觉得自己能考上大学有种奇迹的感觉……
案例二
以前自己不怎么甚至压根就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总觉得以后进入社会是要靠能力吃饭,所以心里有时候会想:那谁长的漂亮有啥用,能力强么?内心甚至会有一种不屑,然后沾沾自喜还是要多注重自己的内在才干,然而如果一个连自己外在形象不怎么注重,结果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咋地的“土包子”印象的人,谁有心思愿意去探究他内在的才华呢?
说实话其实那个时候,当然现在也是,我自己心里也挺喜欢看颜值高的帅哥美女啊。所以以前掉进的坑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颜值高有啥了不起”,好吧,我承认自己装清高了。
这一段写的是我之前真实存在的内心戏,虽然不怎么表现出来,但是估计身边的人都是看得出来的,我一个人默默的活在内心的世界“欺骗”自己而已:外在不重要,多磨练内在……。
是的,光嫉妒他人颜值高,却从未去思考人家除了天生长得好看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经常健身,经常打扮自己等,所以在外在上面让人看了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直到大三下学期我才开始真正注重自己的外在,开始学习画眉毛,涂抹BB霜等基本的化妆技术,虽然说颜值不是很高,但是也要打扮一番让人看得过去吧,捂脸!鼓励自己两个字“好好加油”!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前的我着实见不得别人的好,因为有一种思维是看到一个人好的一方面就会去搜索对方不好的一方面,把对方比下去,比如了解到某个学霸成绩好然后听人说那个学霸脾气很暴躁,我就会想“成绩好有啥了不起的,脾气不好,我脾气还可以”。
现在想想这种思维多么的可怕,注意力全部放在他人的“不好”上去了,可是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半点好处,的确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那么如果注意力多放在他人的“好”上面,不去关注他人的缺点,我想学到的东西会更多,对自己的成长会更加的有帮助,或许这时能进入另一个美好的世界,视野里充满了他人的“好”,身边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当然也深知要达到这个“境界”其实挺难的,因为若以后遇到一个特别讨厌的人,我不担保自己会马上要想到对方身上的好,但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如果以后见不得他人的好,就启动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
1.不对……
2.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面;
3.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与“不好”上面;
4.若是我有空闲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儿做对了?哪儿做得很好?以便我能吸收经验,获得成长?
所以练习坐享锻炼元认知能力更加的重要了,记住一点:注意力多放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上面。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come on !ba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