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曾问过我:
“ 都在说要给孩子无私的爱,不要给孩子太多要求,不要向孩子索取温暖。可是我觉得这很不合理耶。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逼迫,哪个孩子能坚持弹钢琴绘画?如果我和老公吵架后连儿子都不来安慰我,我怎样才能在这个家呆得下去?”
“ 要我爱孩子却不期望他给予回馈,我很难做到。毕竟我就是在父母要求中长大的。”
我沉默了很久,没有给出答复。父母以“孝顺”为名给予过我们太多太多的要求。这些要求有为我们好的,也有出于私心的;有家庭层面上的,也有个人情感上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理解,甚至会要求孩子更多地关注他们。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自身的延续,ta应该在家庭关系中付出一份努力,在家庭中有人受伤时给予慰藉。
可这样对孩子来说,真的不是好的选择。
▼
让孩子去照顾爸爸妈妈的需求和感受,心理学家Minuchin把这种现象叫作父母化(parentification)。甚至一部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对孩子的虐待。
“ 父母化“对孩子来说——
意味着要放弃个人需求去满足家长需求,它会让孩子过度承担父母在家庭中的亲职角色和任务。许多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成年后常常会出现压抑自我、强迫重复的倾向。
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以下感觉,那么你很有可能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了父母的角色。
总是被父母要求,希望你去实现他们没有实现的理想
总是在想办法让父母开心,满足父母的需求
每次聊天的话题都需要围绕父母所关心的问题展开
在做个人决策时(比如婚姻、求学等),常常会被要求优先考虑父母感受而非个人感受
即便孩子已经结婚,仍与父亲或者母亲纠葛不清,就好比传说中的妈宝男
▼
“父母化”通常会分为两种
1、物质父母化 instrumental parentification
孩子需要像成年人一样,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照顾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体需要
经常为全家人准备三餐、收拾房间
早早承担赚钱的重任,帮助家庭缓解经济压力
负责管教兄弟姐妹、提供生活上的照顾
2、情感父母化 emotional parentification
让孩子扮演家庭的调解人、父母的情绪配偶、知己等角色并向其提供情绪支持
在父母情绪低落的时候开解父母,照顾父母
成为父母之间的裁判,判断夫妻关系之间的是非对错
总是在理解别人,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被忽视,被指责
如果说“物质父母化”勉强可以算作培养孩子的家庭意识,有一定可取之处,那么“情感父母化“只能给孩子带来深深的伤害。
孩子或许努努力就能学会做家务事让爸妈开心,但让孩子去安抚父母的情感问题,甚至去承担父母对自身的焦虑,这些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东西只会让孩子长期沉浸在挫败感中。
▼
“父母化”的孩子长大后会
容易愤怒
孩子牺牲自身需要去满足父母的欲望,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因此,父母化的孩子对父母常常怀有矛盾和复杂的感情,既想通过压抑自身真实需求迎合父母期待的方式与父母产生稳定联结 ,同时 ,又对父母作为失败的照顾者感到愤怒和绝望。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面对朋友、亲密关系时,可能会把愤怒迁移到对方身上。此外,因为真实需要不被接受和认可,有过“父母化”经历的孩子,将更频繁地体验到羞愧情绪。
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过早地扮演父母的角色,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且容易被同龄人孤立,不能获得平等条件下建立人际关系的经验。
这些人际关系上的困难会伴随他们走进未来的生活,包括亲密关系。他们倾向于表现完美的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喜欢先牺牲自己。却难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但在内心中又会怨恨别人总是让自己做出牺牲。
陷入自我否认的恶性循环
“父母化”的孩子在成年后,常常会过于考虑他人,认同他人。极其容易被别人的坏情绪感染,陷入自我否定,即便在人群中也会感觉到空虚、孤独,对人生常常充满无力感。
将“父母化”延续给下一代
有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化”的孩子,在长大后,更有可能是丁克族,或者沿用“父母化”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互动。
诚然,“父母化”的经历确实为我们带来过很多困扰,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会受到它的伤害和影响。然而,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无助茫然、只能遵从父母想法而生活的孩子了。面对“父母化”的不良影响,我们除了悔恨和懊恼以及继续愤怒以外,还有更好的选择。
▼
经历无法更改,但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时,我们就可以不再继续受到伤害。
你可以:
1. 跟父母表达自己,而不强求回应
如果我们想要对父母说些什么,或许可以试试平静而清晰地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而不期望他们真的会听得进去。我们无法控制父母按我们的需求回应,他们的回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是我们能控制的。
2. 重新成为孩子
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能够让自己再次成为孩子的机会、一些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的情境。也许是去没有去过的游乐园,也许是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小时候的你没有选择只能提前成长,但长大后的你,依然可以在一些情景中,找回当孩子的感觉。
3.注重夫妻关系情感
当两个人的关系存在阻力和压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拉入”第三方“ 来平衡这段关系。
在家庭系统中,这个第三方通常是由孩子来担任的。这往往是让孩子”情感父母化“的开端。所以,在处理夫妻关系问题时,保证关系的独立性,重视夫妻之间的感情,对避免”父母化“的代际传递有着很大的帮助。
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再让童年再来一次,我们也很难让父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我们在发现问题所在以后,可以从更大的视野中洞悉问题的本质原因,规避负面影响。
孩子,不一定需要完美的父母,但一定会需要人格成熟的爸妈。有你温暖的关爱,孩子才会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