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开始,尝试不粗糙的生活。
这两年除了手帐之外,能让我坚持最久的爱好就是读书了。
我是一个对外在事物都充满好奇的人,感兴趣的事情都想要尝试一下,比如跑步、羽毛球、瑜伽、手作、手绘、摄影、思维导图、包括现在在学的尤克里里。
每次一介绍自己的爱好时总有一堆,但说到擅长的领域,就仅有手帐和读书了,只有经过长久的坚持才会让自己说起来有底气。
身边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经常看到有小伙伴在晒读书打卡,为养成读书习惯在努力,我也曾经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过现在,读书已经是我生活必备的内容了。每天我会在固定的时间读书,也有了明确的读书方向,这让我很是欣喜。
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很有趣味的,你能感受到这件事情和自己相处的过程,就像一段爱恋,从起初的热情到过程中的激情殆尽不温不火甚至互相折磨,最后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就迎来破镜重圆相濡以沫,但若经不住磨炼,或许就从此陌路两不相干。
写到这里脑补了好多画面,比如我很久没动过的画笔,貌似很有怨气地瞥了我一眼。
前两天和朋友讲起,从高中到大学我都是纯正的理工女,而毕业后我却一直在补文科生看的书,并且如找到真爱一般无法自拔,难道,我选错专业了?
上学时候的我常读文学书籍,喜欢看故事,看小说,那个时候青春文学是最受用的,感觉自己也跟着角色一起经历着绚丽多姿的青春年华,专业和考试都来不及应付,还哪有功夫去读历史哲学。
几年前,我直率的性格迎来朋友的一句,你脑袋这么简单是行不通的,世界上不只是有白和黑,我问他,那我怎样才能改变,他说,你去读一读哲学吧。
然而,那时的我并读不懂哲学,表面的懂了内心还是带着稍许的抵抗,抵抗的是朋友的那句评价,我既然不认同却照着做,自然也是得不到收获。
后来,每当我遇到难题或委屈就会向他求助,他开解我的同时都会对我说,你去看看书吧,书里什么都有,我就问,那我该看哪本呢,然后他说,随便哪本。
我真的听话随便翻了一本,现在想想那本书也是机缘巧合帮到了我,让我从随便翻书过渡到按需读书,让我意识到脑袋里应该来次大扫除重组架构了,非常好读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那本书是《断舍离》。
再后来一本读完我会主动关联到另一本,书里提到的重要信息,会继续找相关知识的书籍做补充阅读,或者读到兴趣之处,会把同种类或同作者的一系列书都找来读一下,就这样我不再问别人要书单了,我知道了什么是自己该读的。
就这样,遇到问题我开始靠自己去找答案,读了一本接一本,阅读量最大的是去年,读了54本。这些年我陆续读了历史、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身心灵、人文科学等好多种类的书,一切都来自于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因为想得到的答案实在太多。
书读的多了,才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原来这么少,就会找更多的书去读。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么?一定会的,因为读书会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旧有的认知需要和新认知进行对抗,即便作者讲得再有力,也不及读者的自我思考来的汹涌。
当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认知辨识度,就从读书变成了学习,对自己的思维认知有了要求,自己的价值观也会发生改变,这时候会去读难读的书,读经典著作,去认识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在于站在哪个维度去思考问题,学习再多的技能也不抵认知的升级,系统不更新,下载再好的软件仍旧是吃力。我们的日常生活无非就是把认知实践为行动,所以说,大脑确实是个好东西,能接收,能思考。
当然,如今学习的机会不仅仅是来自书籍,互联网的便捷不断在更新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我始终还是喜欢安静的读本书,那种文字真实的触碰感,让我觉得是能和作者产生链接的。我也喜欢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列,都带有自己生活的印记,它们会提醒我,去思考,去爱生活。
听从内心的声音 接纳真实的自己
我是谢小葱 感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