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越来越不听话,常常把我气的肚子鼓鼓的儿子,我忽然感觉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呢?顺其自然的,我就读完了这本尹建莉老师的育儿感悟。
开篇的故事写的无比深刻:当面对孩子这块宝玉时,你是用一把小刻刀还是大锄头!要孩子讲礼貌,你是粗暴的命令,还是言传身教,不争朝夕,润物细无声呢?
本书从三个大的方面给出了作者的育儿心得:生活上,品德上,学习上
首先,生活上是与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父母必须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习惯。而途径是同理心,要以能让孩子接受的方式来示范教育。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第五章做家长应有的智慧,第六章小事儿就是大事情,就是分别来阐述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
1.打针的时候你是告诉孩子疼还是不疼呢?这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实事求是。
2.孩子被板凳碰倒了,你是那个打板凳的父母吗?这是教给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退一步海阔天空。
3.孩子犯错了,你是批评呢,还是鼓励。每个孩子都是下一个牛顿,也会犯牛顿小时候的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孩子的自尊要照顾,他的错误要要他反省。
4.孩子的长处要多赞扬,缺点要少批评。作者用只设记功薄,不设记过薄的方式来告诉我们,记下的缺点只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印痕,而记功不记过则是在心底刻下长处,让孩子时时铭记,受益一生。
5.孩子不吃饭的时候,你是不是说:孩子乖,吃完了给你买玩具?如果是,那么你在无形中给孩子植下了一个种子,吃饭是有条件的,是可以谈判的;同样的事情包括考试成绩,如果时时谈条件,这就成为不了孩子的兴趣,无法发自内心的来做,长期无益。
其次,品德是一个人一生的关键,孩子长大是否有完美的人格,都是小时候教育的结果。所谓三岁看到老,看的就是孩子的品德。
1.你是否当着孩子的面说过慌,还叮嘱他不要说谎,这样两面三刀,让孩子怎么选择?
2.当孩子受到“坏孩子”的骚扰,你是怎么处理的,你的处理方式很可能影响了很多孩子的一生。书中作者的女儿经常受到同班“坏孩子”的欺负,她买了本书给那个孩子,通过表扬来激发他内心的善,最终解决了孩子的烦恼。是啊,孩子能有多恶呢?
关于品德还有很多,作者都融入到学习上面了。最后,让我们看下学习。
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16岁被清华大学录取,不能不说,这是好妈妈教育的成果啊。
1.阅读是培养品德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式。但是阅读不是逼迫孩子读不喜欢的难懂的书,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求知欲、好奇心,去引导孩子,这才是聪明的办法,和孩子对立永远不是好办法。
2.学习不能用软暴力。现在孩子留作业动辄写3-4个小时,这样的暴力惩罚估计成人也不会喜欢。适合,适合,这两个字非常重要,姑且不说现在的课本被那么多文学大家吐槽,单是现在的老师素质就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在家里还给孩子不适合的教育。
3.考好了买玩具,考100分才行,怎么才考95分,这样的话有错吗,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引导呢?作为父母要思考下,花了钱请家教只为落一个安心;训斥孩子让孩子照做,只为满足自己有个听话的孩子……这么多错误的思维,错误的习惯,你让孩子如何树立伟大的品格!
最后作者语重心长的指出了一些教育的误区。一些坑堂皇地布在路上,从来不缺少被坑者,而一个坑足可以折断儿童的某一种天赋,严重地可以毁坏他的一生。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从古至今,盖不如此。古有孟母三迁,你能做当代的孟母吗?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