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说他瞧不上、是成功学,我却奉为经典,
在知乎上被人取笑还有本《第八个习惯》,但是被500强例如宝洁推崇备至
这本书,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到底是好,是坏?
欢迎你坐下来,听听什么是我眼中的致用类好书
“致用类图书”=非文学、哲学、理论教科书等类别,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或看法
5个评价维度,就是:
1、目标明确
2、结构清晰
3、方法具体、案例生动
4、视角新颖
5、体验落地
1、目标明确
明确写给什么人看,期望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什么人都想去讨好,或者一盘知识大杂烩。
满分10分,《7》能得10分,就是写给想要认识原则的朋友,帮助他们沿着依赖、独立,最后成为与他人互相信赖的高效能人士。基本没有其他废话。
但如果在7个习惯之外,再加入财富管理,写作技巧等,虽然看起来大而全,但就会冲淡主题。
比如,有文章题目叫《如何多赚钱》,里面却有保持身体健康等不太相关内容。要不你改成《如何持续多赚钱》,这样会更准确点。
2、结构清晰
能从目录看出清晰的逻辑结构。而不是分类排序混乱。
《7》能得10分。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按照3阶段7步走的7个习惯,是时间流程顺序。而且还在开篇专门有结构化、图示介绍。
而有些,就真不知道要讲什么。看不出来是时间顺序、还是按轻重缓急等不同程度划分,还是某个自身归纳的,或者复合结构。像小说、散文集、随笔。
牛x哄哄的《从0到1》:
第1章 未来的挑战
第2章 像1999 年那样狂欢
第3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第4章 竞争意识
第5章 后发优势
....
结语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最后才知道,是作者的学生编辑的听课笔记。
总之,目录都写不好的书,绝对不要给它机会。几十个字都写不清楚的情况下,要我看你几百页,你给我编辑津贴了吗?
3、方法具体、案例生动
有具体做法,具体支撑案例。而不是看起来有道理,但却无法模仿的说教,或者抽象、没有细节的故事。
《7》能得9分吧。比如,“知彼解己”,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逊色于《非暴力沟通》。但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像有些书,全篇都是类似“好好学习,你就能天天向上”一样的屁话。
在案例方面,特别厉害的在于有很多亲身故事,可以说以身作则了。这样花了30多年学习、践行的知识,靠谱。
4、视角新颖
能从新的角度阐释,关联经验或启发创新。而不是陈词滥调。
《7》能得10分。其实很多书中道理,并非柯维创立,看得出来来自《思考致富》、NLP、培训目标分类等,但他建立了系统。柯林斯比喻成“个人效能的windos操作界面”,这样大家就轻松使用。
还有,用“关注圈和影响圈”、“搭错墙的梯子”、“世界观眼镜”等比喻,帮助我们秒懂牢记
而现在很多书,都只是简单观点的堆砌,没有深入的自己想法。不看也罢。
5、体验落地
能营造体验感,甚至能提供练习和反馈。而不是纯讲大道理。
能得10分。不愧是顶级培训师,比如在“以终为始”里开篇就是引导读者进入自己葬礼的场景,然后再讲解知识。而在20周年及之后版本,还附上了同名版权课程的练习活动。买68元的书,简直就是赚到了6800的课程。这一点我都想打12分了。
好了,总结一下
对我来说,《7》是本几乎满分的好书,因为它符合我的好书定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结构、具体的方法、生动的案例、新颖的视角和落地的体验。因此,即使你不看,也值得买一本,放书架上,朋友来家里时可以装X,不知不觉改善风水、提升人生品味和境界。
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成功学”。对了,大家能说说“什么是成功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