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说这本书是成功学,你信吗?

罗胖说他瞧不上、是成功学,我却奉为经典,

在知乎上被人取笑还有本《第八个习惯》,但是被500强例如宝洁推崇备至

这本书,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到底是好,是坏?

欢迎你坐下来,听听什么是我眼中的致用类好书

“致用类图书”=非文学、哲学、理论教科书等类别,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或看法

5个评价维度,就是:

1、目标明确

2、结构清晰

3、方法具体、案例生动

4、视角新颖

5、体验落地

1、目标明确

明确写给什么人看,期望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什么人都想去讨好,或者一盘知识大杂烩。

满分10分,《7》能得10分,就是写给想要认识原则的朋友,帮助他们沿着依赖、独立,最后成为与他人互相信赖的高效能人士。基本没有其他废话。

但如果在7个习惯之外,再加入财富管理,写作技巧等,虽然看起来大而全,但就会冲淡主题。

比如,有文章题目叫《如何多赚钱》,里面却有保持身体健康等不太相关内容。要不你改成《如何持续多赚钱》,这样会更准确点。

2、结构清晰

能从目录看出清晰的逻辑结构。而不是分类排序混乱。

《7》能得10分。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按照3阶段7步走的7个习惯,是时间流程顺序。而且还在开篇专门有结构化、图示介绍。

而有些,就真不知道要讲什么。看不出来是时间顺序、还是按轻重缓急等不同程度划分,还是某个自身归纳的,或者复合结构。像小说、散文集、随笔。

牛x哄哄的《从0到1》:

第1章 未来的挑战

第2章 像1999 年那样狂欢

第3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第4章 竞争意识

第5章 后发优势

....

结语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最后才知道,是作者的学生编辑的听课笔记。

总之,目录都写不好的书,绝对不要给它机会。几十个字都写不清楚的情况下,要我看你几百页,你给我编辑津贴了吗?

3、方法具体、案例生动

有具体做法,具体支撑案例。而不是看起来有道理,但却无法模仿的说教,或者抽象、没有细节的故事。

《7》能得9分吧。比如,“知彼解己”,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逊色于《非暴力沟通》。但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像有些书,全篇都是类似“好好学习,你就能天天向上”一样的屁话。

在案例方面,特别厉害的在于有很多亲身故事,可以说以身作则了。这样花了30多年学习、践行的知识,靠谱。

4、视角新颖

能从新的角度阐释,关联经验或启发创新。而不是陈词滥调。

《7》能得10分。其实很多书中道理,并非柯维创立,看得出来来自《思考致富》、NLP、培训目标分类等,但他建立了系统。柯林斯比喻成“个人效能的windos操作界面”,这样大家就轻松使用。

还有,用“关注圈和影响圈”、“搭错墙的梯子”、“世界观眼镜”等比喻,帮助我们秒懂牢记

而现在很多书,都只是简单观点的堆砌,没有深入的自己想法。不看也罢。

5、体验落地

能营造体验感,甚至能提供练习和反馈。而不是纯讲大道理。

能得10分。不愧是顶级培训师,比如在“以终为始”里开篇就是引导读者进入自己葬礼的场景,然后再讲解知识。而在20周年及之后版本,还附上了同名版权课程的练习活动。买68元的书,简直就是赚到了6800的课程。这一点我都想打12分了。

好了,总结一下

对我来说,《7》是本几乎满分的好书,因为它符合我的好书定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结构、具体的方法、生动的案例、新颖的视角和落地的体验。因此,即使你不看,也值得买一本,放书架上,朋友来家里时可以装X,不知不觉改善风水、提升人生品味和境界。

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成功学”。对了,大家能说说“什么是成功学”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