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到今天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你总能听到或在各种形式的媒体上看到一个说法:要最后一跌了,准备抄大底。从券商分析师到博客、股吧,再到一些股票的QQ 群都在这样表达。要知道这是典型的主流群体心理,那就会在事实上形成两个结果:一是真的跌了,但跌得想抄底的人都怕了,犹豫了根本不敢抄底;二是根本就不给你这样的机会。所以,在这样的点位在这样的量能水平,我会选择第二点。
因为如果跌得让别人不敢抄底,那肯定不会是一个下跌K线的问题,那是会迅速破掉2638然后快速狂杀,而那一刻,不是抄底的钱没了,就是被打得股票割了,但通常的规律是,当你割股票寻求心理恐惧摆脱与你真正平息下来的那段时间里,会发现股票只是在你割的那一瞬间打破了你的卖出价,而大部分是会快速的收到你的割肉价之上,这样的时刻很多的人会先悔,再忍,后气,最后忍无可忍又买了回来,最后发现这是次高点,这件事在股市在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就叫“追涨杀跌”。
没什么,这个过程和规律不是区别所谓韭腊菜与老姜的标准,因为这是那些真正在短线交易有无数经验和实战的顶级交易员同样会做这样的事,真正与普通交易者的区别只在于数量多少。所以,大家不必去眼红那些每天能低买高进的人,那都是神仙活,是人干不了的事。
这样的事已经被现实的市场证明了。比如,这位鼎鼎大名的世界经济学家凯恩斯,以他对经济的研究,大家认为让他去操作货币交易一定稳赚不赔,他也确实满足了大家对他的想象。
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以10%的保证金,卖空马克。但交易行情似乎不顾忌他经济大师的身份,两个月下来,凯恩斯损失了1.3万英镑,他任顾问的公司也损失了8000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他靠预支稿酬才得以付清。事实他已经破产了。
1921年,通过写作,他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凯恩斯投资5.7万英镑,到1937年增值到50万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巴菲特。
但时间推进到1937年时,他在美股股市上再次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
长期的投机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都不能承受的伤害,就更不用说那位巴林银行的天才交易员尼克利森了,这位老兄凭一个人就把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英国老牌商业银行巴林银行搞破产了。他的事迹被拍成了“磨鬼交易员”的电影。
所以,现在真正能仍然笑着站在资本证券市场的都是退休的彼得林奇,现在的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事实上,我们的投机能力远不如一个简单的量化程序。
就象昨天的大盘,如果纠结短线,处处是惊心,步步有玄机。都是假暗示,谁又来真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