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五,今天晚上有公益沙龙课。上午我把需要给父亲做的康复治疗都做了。下午去心理咨询室整理今天晚上的课顺便值班。下午有几波家长来访,诉说孩子的问题让他们头疼。
今天晚上7:30,是54期心理沙龙。主题是《规则教育,三招搞定熊孩子》是王纪琼家庭系统教育实操班第五章的第12节的内容。
在家庭里边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好多家长是等到问题出现了之后,手忙脚乱,没有提前制定一些规则。
有的家长说制定了呀,孩子依然不听话呀,怎么办呢?规则的制定啊,它是有讲究的,它是有策略的。
三招能够搞定熊孩子,建立更好的规则教育。第一招,观察以锁定行为底线,一个是安全的底线。安全的底线,我们得去得把它弄清楚,得把它弄明确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什么呢?关系到做家长的,您对这些方面您的心理底线是啥?
在日常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是抱怨孩子说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这个做的不对,那个做的不对,就是我们没有给到孩子一个就是做到的标准,就你的底线是什么,你跟孩子有没有说清楚。
从生活的,学习的,行为的等等,一定要明确做家长的心理底线,告知孩子安全底线是什么,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尊重的。
第二招呢,就是讨论以确定遵守的规则,要开个家庭会议讨论。
那么当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时候,其实大家想过没,他敢于说出来自己想法的时候,他心里是轻松的,就他当下会有压力,但是说完了之后,我们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接住孩子们的这些表达,能正确的引导的时候,他心里是其实是轻松的,他没有不舒服的,其实憋到心里是更难受的。做家长的以身作则。
举个例子,我们一直给孩子吃鸡蛋的时候,是是替他剥的。他一直拿到的鸡蛋,它就是个软的,没有这个壳,因为我们一直假设啊,我们一直是给他剥的,就是我们剥夺了孩子自己的探索的行为,剥成软的了,那么当他长大了,他长到这个八九岁,十几岁了,你发现他连鸡蛋都剥不好的时候,这个你可能会批评他说,你怎么连这都不会。
当然了,这是举个例子啊,现在不会波及他的小孩也也太少了,对吧?但这个例子就是说明我们很多时候在剥夺孩子的成长,但是孩子当他有一天没有做好的时候,我们反过来还会指责他,你为啥不这样,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孩子他有时候被训了一顿,心里边他也不清楚,那你训我干嘛呢?他有什么呀?你脾气这么大,就当孩子去质疑、怀疑他不理解,你批评他、训他,甚至你去教育他、引导他,他都不理解的时候。这责任真不是孩子的,是因为我们曾经剥夺了他成长的这些历程,所以我们以爱先行,做出榜样,告知孩子什么事怎么做是合适的,怎么做是不合适的。
第三个呢,就是温柔的坚持,比如说作业没写完,你必须写完,我们要温和而坚定。高声教育培养的往往是躁狂的孩子,低声的教育,温柔的去坚持一件事的时候,孩子知道了你的心理底线,孩子明确了你具体的要求。他的行为的效率反而会提高起来。
然后就是奖惩有力。最后好了,可以奖励,惩罚惩戒其实都是我们的出发点,是让他长记性,记住啊,千万不能变成为了惩罚而惩罚。你在训孩子的时候,你会回忆你自己,你是真的气了,你还是表现的气了。这可不一样,你真的好生气呀,证明你情绪管理有待提高,为啥我这样说,我这话说的比较直白,你说咱一个大人三四十四五十了,你能给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小孩大吵一架,给你气的哇哇哭,你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吗?可能我这话说的直白不好听,但是家长朋友们能想象,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这种理智呀,我们即便是生气了,也是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爸爸妈妈不开心,不舒服,为什么123我再给你讲清楚,而不是纯粹真的是很任性的,真的是气的呀,内心五内俱焚的,是训斥孩子不好,那你只能把自己这种不良的情绪管理方式又转移到了孩子身上,那他会向你学习的,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焦躁不安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焦躁不安的家长。很多时候清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所有的问题不见得解决,但是我们清晰它之后,人们能释怀很多事。所以啊,规则的建立要确定这些遵行的规则好了。
第三招呢,就是建设以顶线推行致远的方式。找到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特长。把孩子的勇气、闯劲要激发出来。分享孩子的体验。还是那句话,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说的权利,就他要表达出来,他要敢于跟你讲一些东西,培养一个敢跟你说话的孩子,得培养一个不敢跟你说话的孩子,重要的多,培养一个敢跟你说的孩子,比培养一个只会给你说好听话的孩子更重要,他说的可能不好听,可能是错的,但是我们让孩子勇于分享他的体验,勇于说出他的感受。
总结一下。通过观察找到孩子的行为底线和自己的心理底线,建议大家夫妻俩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交流,今天咱的孩子的一些行为,一些问题,你的观点是啥,我的观点是啥,我们达成统一战线,保持一致,我们只有这样弄清楚彼此夫妻两个人之间的心理底线,我们也能够更好的携手并进,共同教育孩子,那么夫妻两个人有的时候也不一致的时候,夫妻两个人的心理底线得保持一致,那么通过讨论制定一个都可以接受的规则来执行,最后呢,通过想象来建设一个可以预期的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