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山高风大,饮食里多汤水。
记忆中家里的饭菜,总少不得一碗汤的存在。
夏日里多以清水加盐煮的小白菜和小青菜(云南有的地方也叫作苦菜)为主,加一碗用酱油、醋、油辣子、小葱花、芫荽末调的蘸水料。食菜有蘸料,汤清有香味,一菜两吃。
秋冬时节宜进补时,把清水换成排骨或猪棒骨熬制的汤,用来煮被霜杀过而特别容易熟的大青菜或大白菜。可以单煮一种蔬菜,也可以加上别的如芋头、茄子、南瓜块、平菇等,就变成了口味丰富的杂锅菜。秋冬干冷,如果蘸上一碗将新晒干的德苴辣子用火烧糊了揉碎再加一点酱油调整的蘸水料,全家人吃得热气腾腾的。
入秋后,本地就有新鲜莲藕上市,阿妈就常常煮莲藕汤给我们吃。两根棒骨敲断,方便把骨髓熬到汤里,清水加姜块草果熬到乳白色,再加大块莲藕慢慢煮,补钙润肺,很是滋养。配合香辣细腻的腌豆腐,相当下饭。
如果家里来人了,或我们馋了,爸妈也会把后院里养的鸡杀了来吃。传统做法是鸡块加姜块炒香了添清水慢慢煮,吃肉喝汤两不误。我们也会要求多添水,多出的汤可以做成鸡汤饵丝,配一碗阿妈做的水腌菜,绝了。这是老哥的最爱。
冬天的蔬菜特别嫩。比如韭菜、豌豆尖。爸妈还喜欢煮韭菜煮毛豆腐。所谓毛豆腐就是把大豆腐切块放在铺了稻草的木格子里让它自然发酵长出细密的毛,豆腐也变得口感细腻有特殊味道。小时候实在不喜欢食毛豆腐,嫌臭,除非是油炸才吃,后来有一次拗不过老爸的推荐吃了一次韭菜煮毛豆腐,臭臭相加,竟是一种让人上瘾的香味。
豌豆尖煮白豆腐是我的最爱。白白嫩嫩的小块豆腐在清水里煮熟了,加上翠绿柔嫩的豌豆尖,豆尖变色就盛出,加上一点点盐和一点点猪油,清香!
……
旅居江城,东北菜以咸香为主。秋冬寒冷,要吃熬得透透的炖菜才过瘾。炖菜的秘诀就是把食材和调料的味道都熬制到稠稠的汤里,食材变得浓厚鲜香。这倒是很符合收藏的节气特点。我亦被慢慢同化了,甚少做家乡汤菜。昨日煮了一锅香甜的板栗炖鸡汤,倒勾出我无数的回忆来。
对于成年人来说,幼年的印记更多是对于食物的记忆,那些香气和味道不仅滋养了身体,它更会隐藏在心底。纵然行走千里,捕捉到一缕相似的香气,便会带出无数关于故乡老宅父母的味道,弥久常新。
或许味蕾才是身体与心链接最紧密的吧,它隐藏着无数的记忆密码,拥有这些密码的人,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