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六天了。一种习惯的养成只是需要不断的重复,大脑皮层的认知不断被强化就行了。
我们也慢慢适应了缓慢而又寂静的生活。并自觉的找一些事来填充大段的空白,让自己忙碌起来。
多年前网购风行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难以置信。人与人不用见面就能完成货物的交易,现在老师和学生不在面对面的课堂里,也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
同时很多暂停下的企业,面对庞大的房租和资金压力,也在绞尽脑汁的想出路。小程序,线上平台,多方赚流量刷存在感。
几亿前的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主宰。但最后灭绝了,面对自然和环境的改变,只有懂得变通的物种才能活到现在。
我们在面对各种灾害反醒的时候,最主要的还是学会接受和适应。适者生存。
小区里的门都扯上了钢丝网,就像乡村里院落的篱笆墙。那些供行人歇脚的座椅,都被绳索缠绕,无法坐下来。所有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病毒寄生的宿主—人,全部固定在每一个小单位里,没有互相之间的接触,就没有传播。
从最开始关注好久解封,到关注怎么样能买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到最后只要小区没有被政府接管拉出去隔离,我们也在一点点的接受严酷的现实,降低需求,一步一步的退让。
我们今天的退让,是为了明天早点解放。其实,在面对疫情和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不喜欢加油这两个字,更认同挺住这两个字。
接受严苛的现实,挺住了才有希望。
每天的作息规律,什么时间吃饭睡觉,安排得井井有条。为什么不呢。有些外在的既定条件已经改变,内外都慌乱怎么办。
今天看夜幕下的三环路高架下,有一层薄薄的雾气飘散,就像山村的早晚,因为温度的骤降,自动生成了凝露和雾气。
公路上少了人来人往的车流灰尘,行道树呼出的空气都是那么清新。
少了那么多噪音,也不见得睡眠就好了三分。夜里,环境安静了,脑海里的声音开始翻腾了。一夜醒几次。
想起了一个人,印度的圣雄甘地。在一个环境恶劣,精神肉体都被高度摧残的狭小囚室里,是如何保持思想和信仰不被摧毁的?
最近也看了《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人面对长大几十年的无望之灾,是如何保持希望,不被环境同化,最后身体和灵魂都被救赎的故事。
想到这些,我就有了精神力量。
我们眼前面对的困难又算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