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拼命地向往外逃,离开这个物是人非的地方越远越好,没有理由的嫌弃自己熟悉的城市。
那时候想得也简单,离家太近,上大学和上高中有什么区别,不至于说都已经过了高考的坎,上午上完课中午还回家吃个午饭,下午再去。
这和我当时分不清时间的晚自习想的一点都不一样,那时,就想着快点结束,眼巴巴地望着日历到六月,窗台上的花没来的开,我们就收拾了所有的行李,和我们当时来到这里一样,再什么也不留地走出去。
拎着笨重的行李箱上了晃晃悠悠的长途客车,窗外的风景跟着后视镜倒退成字里行间的记忆,我看着陌生的人和地名,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听着别人的乡音。
可是我们终将是要离开,时机也无所谓好坏,不过,在那些个排得满满的考试日程里,我还没有想到过考完这些所有的试之后,就要离开家。这是一种仪式么,还是某种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成长的冠冕。
如果那时有人问我为什么去考那些看起来没完没了的考试,和出题人疯狂地猜心思。我回答是想考一个好的大学,后面的,再徐徐图之。总之,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想考虑,只想快一些吧,再快一点到那个日子。
然后,我到了那个日子,经过了那个日子,现在又开始写那个日子。
离开家有时候就代表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找不到回家的长途汽车站,在长途汽车站鬼使神差错过了班次,不知道在哪里改签,改签被告知不行,重新买票继续等待。你看啊,旁边的人都一个接一个地走光了,在我之前和在我之后来的,我像是被丢在那里没人要的孩子,倔强到就不给家里打电话,想着自己怎么这么没本事,咽回所有的话,安静地坐着。
没办法,不经历过,你永远不知道你应该怎么做。只是,我之前从没想到过,我考那么多次试,是为了离开家。后来我厌倦了转车,也看惯了因为堵车把两个小时的车程硬生生延长到四个小时,以前不在意的假期,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地提起,电话常常响起,问到最近如何以及何时回去。
我一点也不喜欢在无聊的旅途上耗费很多的时间,自从耳机孔坏掉了之后,我越来越觉得难熬。
后来再读高考前看到的那一句“从此故乡只有冬。”才知道写下那句话的人,当时再想什么。后来啊,我把那个陌生的地方也渐渐变成了有我的样子,我后来才开始想,在那个陌生的地方,我也在不停的考试,那我这一次是为了离开什么呢。
在那之前,我觉得我念旧,但不念家。我常常用“不回”来回应每一个除了寒暑假之外的假期,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开始想家。
2017年3月19日那个晚上我错过了回本部的公交车,从东区走回来的我,在百度地图上显示还有4.1公里,行走还要1小时07分钟时,过了个马路,然后听到马路对面有个大叔大声地哼了《白娘子传奇》的那个“啊~啊啊啊”的前奏,然后我就停住了,回头看了他,愣在那里。
突然眼泪就落下来,然后想起,“这声音真特么像我老爸,好久没听过他乱唱歌了。”有一恍惚间,我看到他拎着个袋子,我真以为是我老爸,像以前放学时候一样,接我来了。
那次一边哭一边往回走,走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灯火都灭了一大半,手机快没电,从来没有那一次那样想回家。
后来我没想到,考了那么多次试,是为了离开家。我也突然明白,我母亲在我高考前说的那一句,等你考完,咱俩这辈子的娘俩儿缘分差不多也就到这里了。
我后来逐渐相信了他们说的所有的话,后来我也发现啊,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即使我当初一点也不相信。
明天再离开啊,下次回来又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