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没有看错,一个11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了关于他的生涯规划,这样说来我们的生涯规划到底比他晚了多久?十年?二十年?更久?还是没有开始...
宝宝名叫吼吼,关于他有这么一个故事:吼吼妈闲着无聊,翻阅某某王APP,看见一个“宝宝爬爬比赛”适合平时超爱爬行的儿子,花60元报名参赛。
赛后,吼妈说:比赛现场就像一面镜子,照到了好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惊喜+惊吓
惊喜:计划是体验参与,结果他让自己成为焦点,一个不小心,爬了个大龄组冠军;11-18个月的大龄组共60人,吼吼11个月零4天,至少是倒数第四小,但他却是冠军,打破常规的“娃娃大点就更懂事”的观点;
惊吓:水果、蔬菜、玩具,奶瓶这些引导爬行,是情理之中,手机也说得过去,但某爸直接放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宝宝面前,有点被吓到;朝着自己想要的东西爬行本应该是快乐的事,但现场却看到宝宝流泪哭喊着爬行,甚至某妈使劲拽宝宝,宝宝疼得大哭,她却在鼓掌,因为,因为她的那一拽比其他宝宝更快到达终点;
没错,或许你已经猜到,我就是那个吼妈,我的儿子叫吼吼,我今天带宝宝参加爬行比赛获得冠军。以上的惊喜和惊吓是我自己的所看所感。
作为生涯规划师的我(算一条硬广告吧),是这样看待宝宝的生涯规划:
1.给他我们能够给他的,收回本不应该属于他的;
花60元钱报名,是我能够给他的,也是适合他这个生长阶段的。手机电脑我也有能力给他,但是这应该是属于这个年龄的吗?
2.当1矛盾时,留给尊重来解决,在他心中也会有一个叫“决策平衡单”的东西,孩子是可以做决定的;
按照这条思路,有的人会说,玩具和电脑摆在面前,他自己朝着电脑爬,是他自己的决定。很多时候我们的确会见证这样的结果,可是是谁让宝宝知道电脑这个东西?是谁先对电脑着迷?又是谁在面对宝宝玩具和电脑的时候选择电脑?在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父母以及家庭环境就是宝宝心中的“决策平衡单”,当孩子长大,如果他因为着迷与电脑而荒废学业,请不要指责他,因为这都是你在他小时候为他做的“生涯规划”。所以,当1矛盾时,首先解决“决策平衡单-自己”的问题,问自己:你正在做的事情和孩子的成长平衡吗?为什么孩子天生对玩具没有免疫力?你又陪他玩儿过多久玩具?尊重是基于孩子最初的选择,你还记得吗?
3.为孩子创造体验对错,探索好坏,选择决定的环境,才是孩子生涯规划的初衷。
“娃娃大点就懂事”,那你拽他干嘛?等他自然生长啊!拽得别人那么疼,你还鼓掌,在孩子心里,他决定或者是想要跨出那一步了吗?除了名次成绩你在乎过他的感受吗?当我们打着为孩子着想的旗号为她“规划”的时候,你真的懂他吗?了解他吗?
我们为孩子做的规划是真正的属于孩子的生涯规划?还是“嫁接后的生涯规划”?
我不是教育专家,我是一个妈妈,一个想教育好孩子的妈妈,一个或许没有怎么被教育好的女儿,但“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在我内心深处的教育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我尝试用生涯规划的方式在教育孩子和探索自己,关于成长,关于职业。
回到文章的开头问,你的生涯规划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下来就被规划着,只是在某一段时间,是被动规划,在某一段时间是主动规划,时间节点没有标准,但当我们去规划别人和自己的时候,应该有怎样的胸怀与远见?
今天太晚了,下一篇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