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的简书名、公众号、微信名都统一改名为“司马吹牛”。
我的号一直疏于管理,处于散兵游勇状。最近想收拾一下旧河山,统一一下名号,省得今天这个叫我张三,明天那个叫我李四,避免最后我都不知道我是谁的尴尬。
这几天为了想出一个合适的名字,真是操着卖白粉的心,头发都撸掉了几百根。
有时我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高瞻远瞩”: 还没发财,先操心起以后万一发财了钱用不完怎么办?
一直想摸索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向,东一耙子西一锄头,不成体统,拿起笔来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会写小说,也不会编故事;写不出优美的文字,写论文又太累太枯燥,小说和纯情文学的路子都给堵死了。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还是觉得自己用幽默和轻松的文字✍解读历史、人物和我的思考方面相对比较擅长点。才疏学浅,也只能矬子里面挑长子,勉强为之。
我认为,历史是一条很牛的牛,是很值得、很值得、很值得(重要的事说三遍)我们去吹的。不吹它,那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吹呢?
但是我的“吹”将是以史实为依据,绝不瞎编乱造,只是在文字技巧和故事风格上有所转换。2000多年的《史记》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别看现在读起来是费劲的文言,但是2000多年前它就是“通俗文学”“有趣文学”,司马迁才是真正的“司马吹牛”,我只是景仰他而已。
写作是一件长期而艰苦的马拉松运动。在以后长长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不断调整,但是我唯一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 坚持写下去,其他不用管。
不用想太多,一切都将在实践中由时间给出答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与大家共勉。
(具体有关历史方面文章的尝试,请大家参看公众号中的《甩手掌柜的悲剧》,“读史小札”:《历史的跷跷板》《这么好的脑袋谁来砍?》《啰嗦的家伙就该挨板子》《曹操的择偶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