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去青岛学习的周日,今天早晨我收获颇丰。
第一件事,我被自己逗乐了。早晨我在路边等车,拿出手机,看见新阳光研究所公众号推送的研修专栏的文章《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内心独白》,“咨访关系的始终无非就是三个词:相遇、点头、分离。”感觉这个题目很吸引眼球,抓心。打开文章,映入眼帘的是2020年新阳光研修事宜,对于这一部分我已经很熟悉,几乎能背过,再次快速浏览一遍后,迫不及待地阅读正文,主要内容是作者描述了自己面对即将结束咨访关系的不舍,最后总结“咨访关系的始终无非就是三个词:相遇、点头、分离。是啊,人都是有感情的。这让我想起曾经一名在监狱做心理疏导的咨询师说,在和监狱里的临刑人员告别时,心里很难受。
我说:“不是,你带给我的是信任与接纳,允许我走近你,这一点,我得感谢你。”
他听后笑了一下说:“我会好好的,也希望你好好的。”
咨询师和求助者间的这个对话令人感动。情感如此细腻的文章出自哪位同修之手?前几天,我的拙作《效仿,坚持》收录到新阳光公众号里,前几天又读到程治磊同学的佳作《怒放的生命:老公,再送我一支玫瑰花》,这篇文章很清新,由几个相对独立的场景构成,几个场景转换自如,信手拈来。今天的作者是谁呢?她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可看到最后只看到“版 李萌”。难道这是新阳光老师们的文章?带着疑问又翻到文章开头,哦是高传霞同学的大作,她还是应用心理学硕士,真厉害。我被自己逗乐了,竟然想当然地以为作者署名在文末。好粗心啊,严重的思维定势!
第二件事我被美到了。研修群里程治磊老师的文章再次引起大家的共鸣,让大家想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大自然,把大家带回到自己的“曾经”。先是苗姐绝美的总结:
“故乡,是汪曾祺的一句惆怅: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故乡,是少时离家余光中的:“一枚小小的邮票”;
故乡,是回不去的鲁迅的:童年闰土;
故乡,是望九之年的季羡林老先生心肝俱裂的悔:
不该离开母亲啊;
故乡,是程治磊寒冷冬季:躺在老家炕上,望向玻璃窗外那醇厚的雪。”
再到热爱大自然喜欢白云蓝天的立新姐的美图,看到美图,心想:姐可以集结成册,开办一个摄影展。这些图美轮美奂,好清晰,是真的吗?这是哪里?是青岛吗?看着大海和沙滩应该是青岛。我把图放大,那一瞬,我好像进入了画里,被蓝天白云包裹。
说到白云,大家的“小白同学”又让大家快速读他的名字,发音像什么?大家可以试读一下,Bai Yu'en。再快一点,是不是像Bai Yun。曾经我一同事名字也这样让人误解Li Yu'an,很多人以为是Li Yuan。有了白云,黑土呢?问海鸥。哈哈,大家好幽默!
第三件事,我幸运地、有惊无险地准时到达高铁站。我们县城去泰安5:20的商务车一周前就预订满了,我就预订了6:00的车,路况正常的话,车能恰好到达高铁站,若有点小状况,会正好赶不上。没办法,只能尝试一下,我已做好最坏的打算:真赶不上,我就改签9点多泰安-青岛北站的高铁,大不了一路站着去,不就3小时吗?因为9点多的高铁票一周前也被预订满了。上午的车次,只有G452 7:42泰安-青岛站的有余票。此刻我的心情美极了,上车后记述一下今早的经历。
记述完令人愉悦的清晨,定上闹钟,休息一会儿,为下午听课做准备!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