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因为表达沟通不畅,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
而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可以消化对方的攻击,同时还能视为彼此联结的机会。
第一种是与他人联结,觉察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第二种是与自己联结,觉察自己的感受。比如:
听起来你有……的感受,是因为对你而言……的需求特别重要;
我当下有……感受,是因为对我而言……的需求特别重要。
当需求被发现,联结就会产生。
好的表达就是最靠近真相的表达,让彼此互相理解的表达。
好的请求应该满足以下三点:
①提出具体的请求。该怎么做,有什么标准。
比如,你和朋友说:要有自信。可以改为:你可以参加一个培养自信的学习班,看一些增强自信心的书籍,来让自己更有自信。
②告诉对方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比如,你不要每天出去喝酒。可以说,你可不可以提前一小时回家陪我。
③不要把请求说成要求和命令。
比如,你赶紧把垃圾倒了。你可不可以和我一起收拾家务/把垃圾倒掉。
请求VS要求。当你提出请求的时候,如果对方拒绝,你的感受和你接下来说出的话,将显示你提出的到底是哪一个。如果你听到拒绝很不开心,也许你提出的就是一个要求,如果提出的是请求,你就可以接受“不”的回应,并把它作为一个联结的契机。
不要采取操控,而要用协作的精神。
如果对方拒绝,也不要失望。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效果而应培养非暴力沟通的意识,不要走进我一定要说服他,我一定要战胜他的误区。
我们应该关注在,由衷地为彼此的幸福作出贡献,以及我们可以去做些什么,让生命更美好。
只要按照:事实——感受——需要——请求,这个步骤,正确的输出语言,可以让别人更容易理解你,也能让你学会积极的倾听。
改变外在的表达,其实需要改变的是内心。培养自己强大的内在,比追求效果更重要。
别人的回应难以掌控,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如果想改变他人,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同样在育儿过程中,控制型育儿方式意味着你来决定什么是对孩子最好和最正确的,你来发布指示并强迫你的孩子去服从。
而赋权型育儿方式,意味着家长和孩子通力合作,大家一起决定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共同商讨所有的行动,一家人会定期坐下来检视他们的约定。这些方式会为孩子的未来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每个人都试图用善意理解他人的行为。
每个人都确信所有人的需要都会被考虑和关照的。
每个人都学着关注需要,而不是批评或指责。
大家共同合作为彼此创造更加美好和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