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阴 周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老师如是说过:
“那些你今天认为无比重要的事,在以后看来,可能小到不值一提。”
12月10日,初次听见教资笔试成绩查询时,我正在学校微格教室的讲台上,展示着自己准备了一个周末的片段教学。
十分钟多一点儿,我讲的是韩愈的《马说》。 虽心头一颤,还是饶有趣味地讲完了课。
这几天,查成绩的紧张氛围已经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校园里弥漫开来。直到今天下午,周围的同学才陆陆续续地查到教资成绩。
就像没参加过高考的人不懂分数意味着什么一样,没认真准备过教资笔试的人,也不会体会到等待成绩的复杂心情。
可能要等的,不只是几个冰冷的数字组合,还有对自己辛苦付出的一个交代。
没错!这必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可是,生活何处无竞争?唯一能做的,应该就是拼命奔跑了吧!
三科踩线通过,高分通过,挂了一两科的人都有。查出成绩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害怕。仿佛看成绩的那刻将会是一条界线分明的时间轴,时而想偷偷跨越过去。
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敢于直面结果,不管成功与否,不失为一种勇气。或许考试考验你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心态,以及重新再来的气魄。
我迟迟不敢查成绩,能拖延一秒算一秒了。害怕下一秒就得陷入无尽的低气压中,我想过失败,更想要成功。
幸运的是:我,通过笔试了。
看见成绩时,仿佛此刻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检查,唯恐眼睛会欺骗自己,一瞬间不敢相信。
很喜欢这种感觉:
会因为做成功一件事而心潮澎湃,有着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每天向生活报以亲切的问候,还会感恩自己。
这大概是十二月份独特的惊喜了,我受宠若惊。那段拼搏的岁月,真的不想重新再走。考完那天,终于结束了一段时间的奋斗史,很想给写点东西,但最后还是没有动笔。
想着如果笔试通过了,一定得写一篇文章。不为别的,只是纪念。
终于等到想要的结果,我急切地告诉了一直关心着我的家人。当然不是为了表扬,因为早已过了那个年纪。只是想表现出,请放心我在学校有认真学习,好好生活。
你可能会笑话我:
不就是过了笔试吗,有什么了不起,我轻轻松松就过了,也没开心成你那样呀。
“或许每个人在乎的东西不同,对于我而言,可能一阵微风,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让我开心不已。我是个简单之人。”
我想起了考试那天。
那是一个大晴天,冬日的阳光挺温暖,我无暇顾及。考点不是本校,在市三中。
正式考试时间为上午九点,可我们得在八点半入场。我考试会紧张,但不会影响到发挥。可能因为考试对学生党来说再平常不过了。
我偶然注意到一位候考的准妈妈,身边那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女性,应该是陪同一起的婆婆或者是母亲。
在一大群学生的队伍里,同她一般的人就略为显眼。突然意识到,原来同我竞争的,不止学校里年龄相仿的大学生,还有早已踏入社会的人,压力猛然高涨。
我们备考辛苦,他们又何尝不是呢?
中午一下考,学校周围各个餐馆里都挤满了人。多次尝试,勉强吃上了一口热饭,不知怎的,竟怀念起学校的食堂了。
吃完饭,距离13点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只剩下半个小时左右。打开手机,意外地注意到早上开考前六分钟时,妹妹给我打过一个微信电话。
校园的广播里唱着:
”滴嗒酒嗒滴嗒,整理好心情再出发。滴答滴答滴嗒,还会有人把你牵挂…”
这歌在这刻,大概是唱到我心坎里了。
“整理好心情再出发”——结束的科目无需多想,尽力迎接好接下来的考试才重要。
”还会有人把你牵挂”——不管妹妹打来的电话意图在哪,当时的我真的感受到了被人牵挂的幸福感。
原来,他们一直都是我身边最温暖的存在。
结束最后一科——《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已经是下午六点钟了,夜色渐渐开始包裹了这座小城,只留下无数的灯光。
走出考场,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
心里扛了很久的包袱终于可以放下来了,自己如同一个凯旋而归的士兵。一天的时间,3个科目的考试,疲惫之感应该是被紧张和焦虑吓跑了。
回学校的公交车上,朋友在讨论答案,我偶然听到了自己做错的,心理学中关于弗洛伊德的简答题,莫名的害怕。
那就用无拘无束的笑来掩饰内心的苦吧。
一直不敢看答案,真的超级害怕。
轻松是因为终于结束了这段奋斗史,恐惧是因为怕结局不遂人愿。
那个晚上,舍友都在向父母倾诉这次考试,还挺羡慕她们的。似乎只有自己落寞,孤独,仿佛刚刚拯救了世界,却没有人给我送来鲜花与掌声,是个假的英雄。
弹出弟弟发来的消息时,才想到这是十一月初,学校放了月假, 他回了一趟家。
和弟弟聊了很久,感觉自己倒成了他的妹妹,他是真的长大了。
“你知道什么是木桶原理吗?”
“我们还没有练习高考看图作文。”
“我们这次的作文题里涉及了新的木桶原理。传统方式认为一桶水的最大容量,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可现在又有人提出,把桶子倾斜后,就由最长的木板决定了。题目让你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
“你怎么写的?”
“我的题目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景》”
“希望你能够通过,不然你就~哈哈”
“我也想,看结果吧。你就不能盼着你姐点好吗?你也要专心学习,知道吗?”
“你都说了好多遍了。”
“我这不是在督促你嘛。”
“知道了知道了。”
“英语和语文,寒假回来我还可以给你补课。数学和理科就算了,我爱莫能助。”
“只有十几天,我要好好玩,不要你补课。”
…………
那晚我睡的很沉,梦里我通过了笔试,通过了面试,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
我不愿意过多地回忆自己准备考试的过程,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最不乏的就是努力的人了。毕竟“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
我知道,等着我的将是面试。
接下来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得在熟悉六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任一篇课文的前提下,迅速而有逻辑地写出教案,准备片段教学。
也许从通过笔试的那天起,一场战争悄然结束,另一场竞争纷至沓来。
所谓生活,应该就是在不断的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前进的。你无法做到永远安逸,除非你不再属于这个世界。
《曹刿论战》中说过这句话:
“一 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彼竭 我 盈,故 克 之。”
现在想借用第一个词鼓励自己,希望顺利通过面试。不管理想有多远,我只想先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可能在以后看来,我今天视如生命的东西,以后就真的不算什么。想对没过笔试的人说:加油,你的成功只是迟到了而已。
那就暂且:依心而行,无问西东。
——木子小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