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总是抱着一本书,妈妈逛街的时候,我就在麦当劳抱着一杯大可乐看书。大人们总说,这孩子怎么那么害羞,以后长大了怎么办。于是,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演讲班。上完课,我发现自己更不爱说话了。
前阵子,Ann跟我说,你没事也去跟新来的老板聊聊天,你看他每次一来北京,办公室的人都变的侃侃而谈,你这么闷头干活不行啊。我问她,真的不行么?Ann坚定地跟我说,不行,这是姿态。
回到家,我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说话,已经成了一种生存基本需求,和吃饭、睡觉一样,少了不行。我想试一试不说话的感觉。于是,我做了一个小试验。于是,找了三天不上班的日子,躲在家里不出门,吃饭、睡觉、听音乐,不开电脑、尽量不打电话、不发微信,不敢说完全没有说话,但尽可能地减少说话的机会。或许是平时的交际圈就很小,竟然小范围通知了一下后就顺利完成了这个试验。
沉默的时候,难免想起过去乱七八糟的往事,特别是关于说话的思考,这是我的软肋。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表达,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和自己说话的时候,我又变得喋喋不休。希望这几点感受,可以帮助一些爱说话和不爱说话的人。
用成人的方式表达自己
提起说话,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邻居家的小孩琪琪。琪琪,今年十二岁,经常在家大吵大闹,我家的隔音不好,早上总是被她的吵声惊醒。可以想象每天早上,琪琪妈妈都要和女儿进行怎样一番激烈的斗智斗勇,才能说服她去上学。在我安安静静地闭关这几天,琪琪的吵闹声倒是无意间成了一个解闷的事。
以前听琪琪妈妈说,琪琪因为早产在保温箱里住了十几天,后来身体也不太好,家人就对她特别呵护。我发现,琪琪每天六七点之后就很少吵闹,周末也安安静静的,最闹腾的就是早上出门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分离焦虑吧,我们都知道她是不想离开妈妈,但她怎么不直接说?是不是学校里发生了不好的事?还是只是想多点时间陪在妈妈身边?
这就是孩子的表达方式吧,她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或者妈妈从不曾给她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其实,有时候,我也会陷入这种孩子的表达方式。被人否定的时候,我据理力争,只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被人忽视的时候,我会歇斯底里,只是为了证明,我是存在的。和越亲密的人说话,我越不讲道理,因为我总是希望最亲近的人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肯定。
我以为:爱,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可惜,我都高估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你不说,真的没人能懂。
说,需要勇气,因为表达自己最真实的需要被看作是一种懦弱,就像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我们都害怕孤独。因为害怕被拒绝,我们否认真实的需要。因为害怕被孤立,我们说出违背心意的话语,这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方式。然而,这些被压抑的那一部分自我,就变成了愤怒,这就是孩子吵闹的原因,她们没有力量支持自己。但我们已经长大了。
成人之间的表达方式,是真实和理智的。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一场唇枪舌战时,或许你应该看看,你所捍卫的是不是你真心想要的,还是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真实的表达,并不会遭到拒绝
很多人认为表达真实的自己,会遭到拒绝。我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很多时候,或多或少会掩盖一部分真实的自己。但后来我发现,这么做很傻。
如果你因为隐藏一部分的自己,而得到了爱与肯定,你会不会觉得别人爱的不是你?会不会觉得如果有一天,当你无法再掩盖真实的自己时,那份爱就会消失不见?
你离真实越远,就会离自己越远。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你的真相。你是谁,你将成为谁,都由语言塑造。我们生活得越真实,内心就会越平静。
人们轻易陷入谎言的漩涡,有时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就像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我们认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断地打怪升级,却常常忘了这只是一个游戏。如果一个人想要离开他的角色,其他人就会拼命地想要拉住他。当所有人都不想醒来的时候,一个人的清醒是艰难而痛苦的。
我一直在想,从小到大,我不爱说话,可能和我哥哥有关。我哥哥,是个典型的直男癌,和一般的八零后不同,他特别传统保守,从小一直保护我,但也让我的生活备感压力。他的观念里有很多女孩不需要做和不应该做的事。在他眼中,安稳的生活是一个女孩的理想状态。因为从小对哥哥的崇拜,我一直也是这样看待生活的。但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和他不一样,我讨厌安稳,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我喜欢挑战,对新鲜的东西总有无限的好奇心。但我很少会反抗他,很少表达,只是默默地追随着他的意愿生活。我以为,真实地表达自己,永远得不到支持。
直到三年前,我下定决心离开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出国读书,那时的我甚至暗暗打算在国外定居。可以想象,这个消息对哥哥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几乎用上了各种可以说服我留下来安心工作的方法,软硬兼施,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一个人踏上了属于我的新旅程。
我以为他会气愤地和我断绝关系,为此我做了各种准备,脑补了各种在没有家人的经济支持下如何独自生活。
但我到了美国的第三天,他却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带着钱,出现在我的酒店门口,然后帮我租了一间最好的宿舍。他说,我一直不知道,原来你这么倔强。我对他笑了笑,其实我也不知道。
或许真实的表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艰难,也许我们会离开一些人、一些关系,但并不会被抛弃,这像是一个过滤和清理人生的过程,那些无法再服务于生命的关系和人会渐渐离开。就像苏菲派诗人鲁米所说的,人生就像一座客栈,每一天都有人到来,有人离开。有时候,我们会错以为是别人在阻碍我们,但或许妥协只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渴望,那些可以轻易被妥协的,永远不是真正的梦想。
每天对自己说了什么
语言,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你看待自己的真相。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去听听他在说什么。想要了解你自己,就去看看你对自己说了什么。
如果你尝试一下,用一支录音笔记下自己一天说了什么话,你一定会惊叹自己喋喋不休的头脑。在这寂寞的三天里,我玩了一个独白游戏,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所有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话都记下来,然后我傻眼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惜字如金,玩了这个游戏,才发现,原来我的内心是个话痨。
我已经在心灵成长之路上走了一段时间,也自诩非常有觉知地生活。但这场游戏还是让我看到了,在生活中,我是如何评判自己、评判别人的。有时候,我以为自己很谦卑,却常常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我以为自己很宽容,却常常接纳不了别人一点点的失误。有时候,我以为自己很爱自己,却又常常苛责自己不够努力。
原来,一些关于自我的真相,会隐藏在看不见的角落里。
聆听,就会带来清明的觉察,而觉察就是成长的力量。
沉默的力量
现在很多人去参加禅修闭关。禅修的一个基本训练叫做止语。止语,就是不说话,不跟世界说话,也不跟自己说话。禅师们都明白,自我对话无法反映真实的你,它们大多只是你头脑里的一个声音,一个被我们叫做“内在父母”的声音。仔细聆听,你就会发现,你说的话,看待事情的角度多么像自己的父母,那些儿时的教导、标准、框架,都深深地印刻在你心里,成为你的一部分,以至于,即使父母不再说话了,你却仍然在代替他们评判自己。
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的头脑像转轮一样一刻不停地旋转,因为太忙碌,我们没有时间放空自己。
在社会的集体价值观中,沉默是无力的,所以内向的人被当作研究对象,被教导如何变得外向。沉默的力量容易被忽视,因为沉默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不存在,我们害怕真实的自己不被接纳,但更加害怕自己什么都不是。
但是,当我学会沉默时,我发现,再度开口时,我能说出很多以前说不出的哲理,我的语言也变得更加坚定。佛陀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证悟了生死、自他的分别,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最终体认宇宙的一体。我不是佛陀,但我找到了沉默的力量。
当我学会沉默时,我也发现,语言,并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相反,有时候它会限制我的表达。沉默的时候,我可以静静地聆听万物的语言,风声、鸟声、蝉鸣声,超越了人类的语言,这个世界也有自己表达的方式。
这大概是语言的力量吧,在沟通中表达真实的爱,在沉默中找到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