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从老家回到北京。我和儿子先上楼,老公去地下车库停车。半个小时后,客厅里出现了让人吃惊的一幕:
新鲜的大白菜,六棵;
鲜嫩的小油菜,七八棵,还带着洗过的水珠;
烙好的大饼,金灿灿的,三张半,早饭老妈烙好的;
炖好的羊头肉,一小盆,食品袋套在盆外面防止肉汤流出;
鲜鸡蛋一大桶,整齐的码放在玉米渣中间;
猪蹄子一只,煮熟的,应该可以直接吃了;
酸菜一小桶,桶里还带着酸菜汤,这是为了味道更新鲜;
大公鸡一只,都已经剁成小块装在食品袋里;
猪肉两大块,每块都必须分解,否则冰箱绝对放不进去,虽然我家的是双开门大冰箱......
还有栗子、菜干、肉丸子、冻豆腐......
这阵势,客厅里俨然已经成了农贸市场。真是“没有找不到,只有想不到”。
我一下子发愁了:这么多东西怎么放啊?不是都说了,什么东西都不要带,怎么又带了这么多?
临出发前,我一直收拾我和儿子的东西,都没有出门看,只告诉老妈这次回去只要两棵白菜,别的什么都别带,天气越来越热,吃不完都糟蹋了。可是谁知道,没有我的“监督”,老妈居然又犯了老毛病----不把后备箱塞满不罢休。
我知道老妈每次都是如此,所以这次回家特意强调了几次不要再带那么多东西。以前带的东西太多,没等吃完就坏了,确实也糟蹋了许多。可是什么都不带,老妈也不开心,所以决定只要两棵白菜让她心里得到一些安慰。
就这样,两棵白菜就带领着农贸市场从老家到北京,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我家客厅......
我和老公为了让农贸市场的诸位小主各安其位,用了快三个小时。最后,我们俩精疲力尽。
第二天,老妈打来电话,她很关注带来的东西。
“东西都收拾好了吗?白菜要放凉快的地方,要不然会坏了;栗子赶紧吃,家里还有,回来再给你们带;鸡蛋也要放冰箱......”都没给我汇报的机会,老妈就像发连珠炮一般一通嘱咐,生怕我把东西给糟蹋了。
“妈,你怎么又带了那么多东西?!我哪有地方放啊,你光说让我放。”昨天晚上收拾东西搞得焦头烂额,我略带埋怨。
“不多呀,还有好多想带的东西没带呢。”老妈好像没听出来我的埋怨,对于“仅仅”带这些东西还有些不满足。“你要记着把猪蹄子先吃了,是熟的,能直接吃。还有羊头肉,我都炖好了,你就再回回锅就行了......”老妈继续嘱咐起来。
“妈,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带这么多东西,我没地方放,更没有时间吃,到时候都坏了,不是不如不带了?再说了,我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北京什么都能买到,超市也很近......”
对于老妈的“顽固”,我又一轮“打击”,语气也更生硬了一些。
老妈好像听出来我是真不高兴了,“那你还得花钱买,北京啥都贵......”她的声音变低了,语速也慢了,想说几句什么,又没说出来。
“花钱买也比白搭了强啊!怎么跟你说也不听,又带这么多。”我有些不依不饶的,非要让老妈彻底承认错误才行。此时脑子里又开始出现客厅里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我的烦躁难以控制。
“那你们慢慢吃吧,别白搭了啊。”老妈并没有承认错误,她的倔强有时候让我无可奈何,我刚想说就我们这俩半人能吃多少,老妈就主动要挂电话了,“要是没事我就挂了,东西别白搭了。”
我听出来她的语气里有些歉意,应该是被我一通“数落”之后意识到给闺女“添麻烦”了。
老妈挂了电话之后,我才慢慢回过神来,今天老妈挂电话比往日快多了。以前打电话都是半个小时起步,除了她和老爸的日常,还经常把七大姑八大姨三叔六舅最近的情况都聊一下才过瘾。而我也乐于和老妈分享她的家长里短,这样我才知道我不在家的日子她和老爸都在干什么想什么,有没有生病,是不是开心。
而这次,如果不是我如此生硬的把老妈噎回去,她肯定会把每种东西怎么储存,接下来该怎么吃都一一详细讲解一遍。她很清楚我连应付日常饭菜水平都处于底层,所以才把大饼烙好了给我带来,所以才把羊肉炖好了只用回回锅,把猪蹄子也煮好了让我们直接吃,连油菜都洗好了让我第二天可以直接炒......
这样想着想着,我开始后悔刚刚跟老妈说的那些话。对老妈的一番心意没表达丝毫的感激,却全是责备,我伤了老妈的心。可我不想立即打电话承认错误,因为怕她以后还是如此的“执迷不悟”。
同样身为人母的我,总是认为儿子没吃饱。
每次儿子不好好吃饭,先是鼓励:“宝宝好好吃,吃的好长得高。”儿子吃几口,我喜上眉梢。可是只几口,又不怎么吃了。
然后开始哄:“宝宝,再吃几口,多吃饭才是男子汉,我儿子就是男子汉,快吃。”儿子勉为其难再吃几口,说吃饱了。
再然后略带威胁:“宝宝,不好好吃饭容易生病,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可能会打针的啊。”儿子有些恐惧,再吃一口,还是拒绝。
最后没招了,变成赤裸裸的恐吓了:“你又不好好吃饭,那不许说饿,直到明天再吃饭。”
几番斗争下来我胜出的时候少,事实上儿子也没饿着,倒是有时候会出现积食现象。听大夫说饿着饿不坏,吃多了反倒会生病。不是儿子没吃饱,而是妈妈认为他没吃饱。在我的心里,儿子的肚子就没怎么吃饱过。就像我的老妈,总是认为我的车后备箱没有装满一样。
假期过后儿子生病,婆婆不在家,我担负起“大厨”的重担。我使出浑身解数研究“美食”,生平第一次做了条鱼,儿子居然说好吃,吃了好多。还尝试着做了儿子最爱的臊子面,居然也在第一次就得到儿子的认可。我做的饭儿子居然能吃饱了,这是多么大的飞跃啊!看着儿子大口大口的吃,又想起了那句“儿吃一口,娘喜心头”。
看着儿子爱吃,我就更来劲儿了,不停给他往碗里夹菜。儿子被逼无奈时,会站起来,左手撩起衣服,露出肚皮,右手“啪啪”拍两下:“妈妈你看,你看我的大西瓜都熟啦!”看着他微微突起的小肚腩,才找到一点点当妈的成就感。
而我的娘,她不能每天看着我吃她做的饭菜,所以就把她想给我吃的东西都给装进了后备箱,让我回来慢慢吃。她在装那些东西的时候,一定也是“喜在心头”的。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就更加自责,我何苦要去伤老娘的心呢!
后来,我每吃一样东西,就给老妈打电话汇报一下。
我告诉老妈大饼我们吃了三顿,用平锅热一下就跟她刚烙出来一样好吃;
我告诉老妈油菜一早起来炒很方便,连洗都不用洗,还挺新鲜;
我告诉老妈大白菜都放楼梯间了,温度刚合适,可以放好久都不坏;
我告诉老妈大公鸡煲了汤,味道特别鲜,超市买来的鸡肉都没有这个味道好;
我告诉老妈......
其实,我想告诉老妈,东西都很好吃,但是我家车的后备箱太小,装不下她那么多的爱。
我也想告诉幼小的儿子,他的“大西瓜”在妈妈的心里从来都没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