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个昵称呀
记得初中中考前夕,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讲的最后一份心得就是——宁可进1中普通班做一个末尾生,也不要去2中的实验班尖子生。
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很好奇,觉得2中的实验班也是很厉害的学校,我在这里是尖子生,老师们肯定会主力培养我的,有什么不好?
不过现在,我懂得了老师当年的用意——别让一个环境局限了你的潜能。
最近看了简书上的一篇文章,里面举例了很多高才低能的啃老群体。他们学历很高,在别人看来可谓光环无限,但是,由于从小父母就让他们心无旁骛专心学习,让孩子在最好的环境之下学习,安逸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以至于虽然拿到了名校的学位证书,但是由于长期安逸和目中无人,因而在职场上屡屡碰壁,最后还要回家啃老。
看完着实觉得好笑,家里的大力培养,从小都在最好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毕业之后却只能在家里耗着。这个例子确实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但也让我有了其他的反思。为什么在良好的环境下却毁掉了自己呢?
拿我自己举例吧。我大学读的大专,我们班的整体水平很差,因此萝卜里面拔将军就凸显出了我。老师会觉得我是一个不错的孩子,比其他的学生学习认真,想法也多,因此对我很照顾。由于大学三年的时间都是在班里的前几名,让自己有些飘飘然了。大学毕业之后的各种面试碰壁,真是快把脸撞进墙里去了。原来自己真的就是个大专生。
记得其中一个老板和我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想做凤尾还是做鸡头?
长期的处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觉得自己很不错,老师也喜欢,同学也夸奖,沾沾自喜,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鸡头”。而那些“凤尾”,虽然起点比别人低,但是有这无线的潜能,!从而促使着他们不断的去努力,赋予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浴火重生。
这些通过后天努力得来成功的人,深知成功的可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上,也非常的努力。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算庆幸,初入社会的碰壁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卯足力气去提升自己,在21岁的年纪,我还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