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老家的小年日,说实话,出来打工好多年来,对小年这个节的节日感淡薄的几近与无,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要回家的人们回家的心更急切了,对于不想回家的人觉得如常的过。
正常的上班,正常的下班,但还是多少感受到一点过年的气氛了,常走的那条路是主干道,路很宽,道路两边整齐的两排路灯,每一个灯柱上都装有两盏灯,灯像灯柱的两个展开的翅膀,一边一盏,平日里灯光亮起时又像灯柱的两个眼睛。今天发现在每棵灯柱的翅膀下面都挂了一串火红的红灯笼,在阳光照耀下红的更加鲜艳,瞬间感受到一种过年氛围感了。
这些年许多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开始怀念小时候过节过年时,家里家外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小时候不管有钱没钱过年都会过得喜气洋洋的,在过年时许多平时的烦恼和恩怨会被放在一边,一切以吉祥快乐为主。主打一个穷开心。
现在的人们除了经济上富足,衣食无忧,对过年穿新衣吃美食都没啥期待了,还有一些老家已经拆迁,都搬到城里或更远游远方,以前的老邻居和老亲戚都不常来往或不来往了。即便见面也会有攀比的现象,许多人觉得过年反而过得累,不如平时过得轻松,因此对过年也就没有那么多期待了,连带着一些小节日也被忽略了。
那些传统的习俗在时代的演变中渐渐的被人们淡化或遗忘了,最近几年国风盛行,人们开始一股仿古潮流,不管是节日还是服装人们渐渐感受到了传统的魅力,开始渐渐的对传统服饰青睐,对传统节日看中。
记得小时候过小年这一天,感觉是除夕餐的一次预演和彩排,那一天家里一段会烧一些平日里难见的硬菜,虽比不上除夕丰盛,但也可以改善一下伙食。
除了加菜,更重要的事是打扫厨房卫生,拜祭灶王爷,所以这一天又被成为“祭灶”。
在小年那一天祖母和母亲会早早起床,打扫院落和厨房。会掏干净灶堂的草灰,会把烧饭炒菜的铁锅拿出来把锅底的灰铲掉。
小时候家里烧的土灶,每天灶堂里会有烧锅后的草灰堆积,锅底也会因此有灰垢。
清完灶堂和锅底,祖母一定会把木制的或不锈钢锅盖刷到蹭亮,水泥或白瓷砖铺就的锅台也会擦的赶紧雪白。
打扫完卫生后,祖母就会把平日里供在供桌上的香炉拿到灶间,点香祭拜灶王爷,嘴里还会念叨着:上天行好事,下届保平安”的祷词,祈祷着来年一家人衣食无忧,健康平安。
这一天许多地方还会贴窗花,有的地方没有,但几乎在小年这一天,全国各地不管是二十三的小年还是二十四的小年,都会打扫厨房,祭灶王爷。现在这个习俗重被重视,觉得也是一种传统的回归。
小时候觉得祭灶是迷信,现在觉得那是农耕文明里的人们传承下来的对自然、土地还有神灵的一种朴素的敬畏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