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今日分享】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自我实现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强烈就会造成痛苦和不幸。由此,人应该尽力克制自己过高的欲望,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曾国藩挺经.“廉矩”法》
2023年11月10日【今日分享】
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导致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招至折断。刚并不是说要暴虐,只是矫正使弱变强。柔也并不是卑弱,而是在强的方面谦让而已。
——《曾国藩挺经.“刚柔”法》
2023年11月9日【今日分享】
“坚忍”者,君子所为,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于事业则会一步一步接近成功,于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其甘味。
—《曾国藩挺经.“坚忍”法》
{忍能成金、忍成大业}
2023年11月8日【今日分享】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译文】自身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有四句话可终身适用而受益无穷,这就是“勤于政事,节俭治家,话语忠信可靠,行事诚恳无欺”。真是话不在多少,也不在于多么深刻呀!
—《曾国藩挺经.“内圣”法》
{誠意—正心}
2023年11月7日【今日分享】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qian)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译文】曾说过“独”这个东西,是君子和小人共同感受到的。小人认为自己是独自一人时会产生非分的念头,非分之想积聚多了就会任意妄为,由此欺人的坏事发生。君子忧惧自己是单独一人时,会生出真诚的意念,真诚的念头积聚多了,就会处事谨慎,由此对自己不满意的德行下功夫匡正。君子和小人都是独自处事,两者的差距却可由此得出。
—《曾国藩挺经.“内圣”法》
{誠—不欺—無私著—虛—物來順應】
2023年11月6日【今日分享】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译文】仔细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著的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曾国藩挺经.“内圣”法》
{敬—靜—純—淡}
2023年11月5日【今日分享】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六祖坛经·定慧品》
2023年11月4日【今日分享】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悲惨、成功、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
李克强说
“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又融化于社会之中,这应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追求。”
2023年11月3日【今日分享】
“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
2023年11月2日【今日分享】
“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
王阳明: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译文】我们这些人做功夫,只求每日减少,不求每日增加。减去一分物欲,便领悟了一分天理;这是何等轻松洒脱的事!这是何等简单易行的方法!
王阳明是一个不囿于门户之见的儒学大师,他的哲学思想以儒学为基,兼收佛、道二学,自成一家。所谓“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上承老子《道德经》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做学问应该每日增加知识、才干,学道修行,却应该每日减少贪欲,贪欲一分一分减少,道行一分一分精进,当贪欲减少到接近于无时,便进入顺其自然的境地,也就是老子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孔子所谓“从心所欲”、释子所谓“圆觉”的大自由境地。当此境地,无论一言一行一念,无不从容得体,做人做事岂不“轻快脱洒”?
《次弟花开》摘抄
痛苦并非凭空而来。根据佛陀的开示,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所谓我执,是指认为自身以及外部世界都是无需观待条件而绝对和常一地存在的。事实上,万事万物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坚实存在,而是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一刻不停地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也就是无我和无常。具备无我的见地之后,经过反复观修、体认,我执便会逐渐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