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角度,课表有两类:
- 一是按班级排列的课表
- 二是按老师排列的课表
班级课表面向学生,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上什么课。
老师课表面向老师和校长,大家都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排量课和空档,对老师来说能更好的利用教师资源。
现在的问题是:
课表既要面向学生,也要老师和校长。这两种课表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 对学生来说,他只关心自己班的课程安排情况,那只要显示该班级的所有课程就行,是包含所以任课老师的。
- 对老师来说,他只关心自己的排课情况,他要看到的是个人的所有课程安排,是包含涉及的所有班级的。
所以需要两种形式课表,面向两个不同的群体。但是这两种课表内部是有关联的。从数据的角度,就是有一份基础数据,只要维护好了基础数据,两种形式的课表都会随之而调整。
问题是基础数据该如何去构建?
关键的要素有:老师,学生,日期,时间,课程。
如果能搭建好数据模型,那么通过数据,可以直接展示出班级课表、老师课表。底层调整,上层展示。
如果从班级课表或老师课表去调整,需要同时要关注到两种课表的同步修改。这种处理方式容易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