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投资当然是希望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读财报可以过滤掉80%的烂公司;但有的公司财报明明看着不烂,但实际却是苟延残喘了。惊出一身冷汗啊,财报也能作假?当然,手法多着呢
一、“利润表”上的粉饰
1、虚假交易
国内绝大多数普通散户是不看财报的,甚至看也看不懂,抱着安身立命的钱直接就冲坑里了。听到某某公司“营业收入”又创新高、净利润多了几亿几亿,那个激动啊,仿佛发现了金母鸡。
老师之前讲过《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预估的概念,换句话说,账面只是记录发生了交易,产生了多少收入。但绝大多数公司的业务都不是直接收现金的,各种支付渠道都有周期;尤其公司对公司(B2B)的业务收钱的周期更长。“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按量收回钱,甚至变成烂账的情况也可能发生。
所以应收账款和净利润都不等于“现金”。有了这个逻辑,通过虚假交易来做假账的脉络就清晰了:
《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账面额变大——《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没有随之增加(假交易自然是没钱流进来的);《资产负债表》的现金占比没有随之增加——“应收账款”随之增加——“平均收现日数”越拖越长。如果一家公司连续5年的财报都体现出这样的趋势,那么需要小心,为啥收钱越来越难,还是根本就没有这些钱对应的交易产生.
2、做低费用
举个栗子:公交公司的主要资产是公交车,假设每辆车100万,共有1000辆车,每辆车的折旧年限(使用年限)是10年;那么粗略的计算一下,每年产生的折旧费用是多少呢。
100万/10年*1000辆=10000(万元)=1亿
那么通过增加折旧年限为20年呢,看费用会有什么变化
100万/20年*1000辆=5000万;费用“被”减少了5000万———收入凭空就多出5000万!!!
注意:此处为了计算方便,简化了计算流程,实际的折旧与收入算法略有不同。
二、“资产负债表”上的乾坤大挪移
1、依据的公式——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
如果一家公司某年的营业收入不理想(分子变小),与总资产(分母不变)的比率就会降低——总资产的赚钱能力降低了——经营能力不行!!!
这对于经营者实在是晴天霹雳啊,肿么办。
贱卖家当啊——将公司的部分资产以低于其账面价值出售!这样一来总资产会减少,贱卖造成的差额会计入费用,同时也减少了纳税额。一个石头打到两只鸟。
2、计算
假设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10亿,总资产为12亿,那总资产周转率=10亿/12亿=0.83
那如果将价值3亿的设备以1亿出售,亏了2亿,那么总资产就变成了10亿,总资产周转率就变成10亿/10亿=1.0了。
三、总结
1、拿到手里的钱才确定是自己的,所以财务三张表中《现金流量表》最重要,它实在地记录了每年有多少钱流进公司。
2、财务报表要三张同时看,相互验证;并且要看连续5年的财报,分析其中的趋势和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