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村里的交通。
我知道这是个偏远的地儿,感觉英格兰就两个地区:伦敦地区和非伦敦地区。
我以为我做足了心理准备,所以面试的时候,老板问:学校位于一个semi-remote的地区,离市区有一定距离,而且公共交通工具可能也不是非常方便……
我信誓旦旦地说:这个我有足够的心理预期,我家就在中国的西南部,刚好咱学校也在英格兰的西南部,巧了嘛不是?偏远好呀,我来自熊猫的故乡,熊猫住的地方都是山清水秀的……
总之不管人家懂不懂,咱就一阵夸,求生欲极强,充分表达了自己不畏惧semi-remote地区的积极态度。
来了之后才知道,Glastonbury,一个在小红书搜英国深度游可能才知道的小镇,说它是“半偏远地区”还是谦虚了。至少我住的地儿离最近的公交站就得步行30分钟。
来了之后你就会知道,小红书上的很多攻略咱都用不上,比如什么超市最便宜该办什么超市的会员卡积分之类的,咱不需要,因为附近只有一个Morrison,步行35分钟可达,要是没车的话,一个星期就去一趟超市采购,累得哼哧哼哧,你也不会再想跑第2趟了,所以什么优惠券什么会员卡咱都不需要。
再比如小红书上说,“生活用品什么的都不用带,这边很好买,到处都是Boots。”那是因为人家不知道咱Glastonbury在哪儿,你要是住在镇中心还好,如果像我住在学校附近,要想买生活用品,那就步行35分钟吧。而且镇中心那个Boots非常迷你,还不如逛Morrison呢。
所以行李清单里一定要有第1周的洗漱用品,如果你喜欢穿棉拖鞋,那还是带一双吧。一想到我在Clark村买的那双折后价12磅的棉拖鞋,就一阵肉痛。
或许有人会说,那可以骑自行车呀,买个二手自行车上班不是也很方便吗?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甚至还在网上关注过二手自行车。结果呢,乡村公路上根本就没有自行车道,连人行道都吝啬得只有单边,国内随便一个小区的羊肠小道都比它宽。走在路上,你时常感觉大货车就从你肩膀擦过去,非常刺激。而且要步行的话可得算好时间,如果是冬令时,下午四点半就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
不是说外国人喜欢骑山地车吗?确实有。但这种体验不适合普通人。
想象一下英国这天气,一天下个五六场雨,当你正享受阳光的时候,你骑自行车在公路上奔驰着,这会儿突然下雨了,还不是毛毛细雨,劈头盖脸的那种,说不定还有三分钟的冰雹伺候……
最尴尬的是乡村公路窄到只够两辆汽车交错而过,你作为自行车选手,就占了一条车道,后面一长串的汽车啊,就等你哼哧哼哧地骑,一直要等到下个岔路口。你在前面飞快地骑,十几辆汽车在你后面缓慢地追,这时候就看是你的耐力好,还是别人的耐心好了。
所以比起自行车,步行更现实一些。还得要掐好时间,出门前反复核对天气预报,看接下来两小时会不会下雨,同时要注意,即使是雨停了,人行道上的积水还滩着,表面甚至长满了青苔,最可怕的是路边的水洼呀……你可别穿白裤子。
要不怎么说冲锋衣是必需品呢?这边打伞的人不多,因为下小雨他们都不打伞,下大雨的话打什么也没用,大雨往往伴随着大风,我的小伞就是直接被吹断的,脑瓜子嗡嗡的,雨水拍在脸上,挺疼。
所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结识有车的朋友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你住在这个乡村又没有车的话,每天早上9点开始上班,就意味着你最晚8点就得出门。先步行半小时,掐准时间上公交车,事实上公交车也就只坐得了10分钟,下了车后还得再步行15分钟才能到校门口。这还得是天气良好、公交车准时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如果开车的话,最多15分钟,你就已经坐在办公室了。所以一定要想尽办法蹭到车,与车主分摊油费,实现共赢的局面。
又有人问,土豪的话是不是可以打车呢?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这个想法逻辑上没毛病,但从现实的角度又有些滑稽。这世上真的有一些问题不是用钱就可以解决的。
来这儿了以后我把手机上的打车软件通通卸载了,因为一个也用不上,都不在服务区。在大街上你也看不见出租车,当地的出租车公司确实有两三家,但你需要发邮件或者打电话预约,至少提前一天。如果不预约,想要当天就坐到车,几乎不太可能。至于费用嘛,去最近的火车站,20分钟,30英磅怎么都得要的。
所以坐火车我一般不去最近的火车站,而是绕远路乘公交车去布里斯托。最起码从这个小镇到布里斯托有固定的公交车路线。但代价是,整体行程增加两小时。
村里公共交通的离谱程度着实突破了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