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几篇评,第一次收到感谢信,这就好比实习医生收到一面“医者仁心”的锦旗。内心很是感动。
这篇感谢,原名《感谢梅凉姐姐》,在我的提醒下,改成了《感谢梅凉妹妹》
我对落月姑娘说,我当是比你小,我十八岁。
你这篇评送给写故事的姑娘——落月似霰 ,我本是不满意的,拖得太久,结尾任性,没写出我自己预期的效果。
不过要是让它夭折,也太可惜,我一厢情愿地想,再丑的评,你应该也愿意看的。
首先要致歉,我写错了你的名字。我糊涂了,适才想起当时特意留意了你的名字,半月之后续剩下的一半,竟然把名字打错了。差一个字,意境就差了很多。
你的名字叫落月似霰。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
这个名字真美,就是容易让人看花眼。(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而不择手段)
你说我猜的你与你本人很相符,心思细腻,善于观察,总在思量。不过“温柔善良”只是随口一说,你不必过于放在心上。
多读一些别人的作品自然是好的,梅凉个人以为,美是相通的,为了文字的锤炼,除了看文字本身,也可以看看一些影视作品,听听电台什么的。
不管是什么表现形式,让人内心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并且和本来的自我联系起来,这便达到了目的。
比如,梅凉在年少时喜欢写诗,最开始觉得自己怎么写都好,看不出错来,慢慢发现,怎么写都是错,看之前写的也很不满意,便放弃了写诗,开始琢磨着写小说。其实最开始,是不太满意小说的,总觉得诗和散文才是正学。
真的开始落笔,才发现自己有多么无知,写长篇太磨人,太考功力,现在回过去看最开始写的故事,就觉得,故事是好故事,是我自己辜负了,怎么改都不对。
再后来,发现短篇更要层次,要精练简洁,一针见血,太难,赏起来相对容易,写起来实在要命。在简书,梅凉只写过一个短篇,费了几天的力气。我们是分手后第三天结的婚
脑细胞死了一大片,才愈加觉得年少的自己多么愚蠢。绕了一圈,我又开始写诗。发现,自己能大致看出诗的好坏了,不止是看别人的诗,也包括自己的。每次落笔,便知道这会是一首程度如何的诗,有的诗,一写完就成定局,无法改,不必纠结。还有的诗,还没写完就索性删掉了。
不过,知道你这个月不是刻意没更新,便放下心来。
评论里是该详细列举几篇文的,尴尬的是我分不清哪一篇是哪篇了。我凭着记忆想想。
卖废品的刘老头,故事一目了然,结局力度不够,就是他最惨的时候,你一笔带过,没有仔细刻画。前面铺垫得多,到这里,应该是感情迸发的时候,但是你却淡写了,有点可惜,故事不错,我还记得。
有几篇写校园爱情的,类型差不多,看开头心里就预设了结局,想着看你怎么把我预设得结局推翻,但是最后发现,果然如我所想,结局微微失望。
还有西柚那一篇文,挺有意思,但是最后知道这个题目意图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牵强。
我想要两个西柚, I want to see you.
文章也分写实和浪漫,我前几天看的一篇文,就是典型文艺,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你可以读读苏长亭的在繁华落空时相逢 和唯愿无事常相念 我觉得写得好浪漫。
你的文大多是写实,冷不丁地冒一点浪漫出来,有点不习惯,须得全文先做个基调才好。
写故事不需要去编轰轰烈烈的剧情,我看很多写亲情的文章,题目都是《父亲》《母亲》,以前怀疑这个作者是不是词穷,到后来才终于明白,要是我来写,也可能取不出什么花哨的题目。
人类的世界,看起来感情纷繁复杂,其实是上帝在排列组合,和一部小说一样,起承转合,没有人一帆风顺,只是每个人相遇的时候,在彼此的不同阶段,所以觉得“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即使知道这样的道理,我们还是会被优秀的文章感动,因为作者有技巧,懂读者的心理,给了读者想要的,刺痛了读者内心,泛起了他们的回忆,让人觉得自己终归还是跟别人不同的。也许是幸福不同,也许是痛苦不同。
我自己对于好故事的定义,应该就是能让读者看到自己的故事吧。
梅凉其实是在窥探人心,并非真诚的写评人。我只是在把玩自己这点小技艺,沾沾自喜。但是收到你的感谢,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