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质量评估的意义和要点
供应商质量管理从什么时候开始?
实际上,正如我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那样,从开始询价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质量上乘,交付及时,服务周到必然要求高回报,并不是这么做成本一定会高,而是表现优异必然要求高回报。
这就如个人能力出众,业务突出,表现优异,必然要求高报酬。这并不意味着表现优异的人一定比庸庸碌碌的人付出了更多努力,而是因为培优汰劣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否则个人就失去了努力向上的动力。
工厂也是如此。
并不是高质量导致高成本,而是高质量必然要求身份等同的出价。反其道而行之,只能说用一种贪小便宜的心态来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我一直坚定的认为,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一定是从价格开始的。
曾经的一位同事有句口头禅: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虽然与该位大哥交往不深,但对此话深以为然。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当然,金钱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当价格不成为问题后,接下来从质量方面该做什么呢?
毫无疑问,
供应商质量评估!
01 什么是供应商质量评估?
通过调查,审核和比较等手段对潜在或现行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以确定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这就是我眼中的供应商质量评估。
大部分人更习惯称之为质量审核。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质量审核只是质量评估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
这里无意纠缠于名词的细微定义。反正,我是这么想的,无论什么名字,只要说的是同一回事,大家开心就好。
当然,我相信有人马上指出这个定义不对。
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包含三个层面:产品的审核、过程的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所以,这个定义的范围只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全面的。
这里,我必须辩护一下。去理解这个这个问题只需要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 有没有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包含特定产品的?
2. 有没有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包含过程的?
我相信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既然是否定的,那么,
质量管理体系必然包含产品,过程!
所以,将产品、过程和体系分开来谈的人不是一知半解,就是人云亦云。
当然,如果说审核时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比如起初时以全面体系审核为出发点,项目开始时以产品为侧重点,量产开始前以过程为关注中心,这样做完全没有问题,且是必要的。
同时,针对不同的出发点,采用不同的审核评估方法,比如针对系统按照IATF16949或VDA6.1,针对产品按照VDA6.5,制程采用VDA6.3,这样做毫无疑问也是正确的。
总结一下。
供应商质量评估就是针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评估。
当然,供应商审核和评估包括很多方面,人权,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合法性,反恐,质量,合作意愿,信用度等等。
比如,WALMART的SA8000不是关于质量的,但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质量评估只是诸多评估中的其中一项而已。不过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项。也是最为大家熟悉的一个方面,毕竟,产品质量才是时时刻刻需要关注,并与公司的业绩息息相关的事情。
02 有没有进行供应商质量评估的必要?
为什么这么问?是不是多此一举?因为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这件事好像很多公司都在做。
这么问,是因为很多公司并没有真正理解供应商质量评估的意义。
大家如果觉得这么说不中肯,那可以细想一下我们寻找供应商的过程。
老板是先问供应商是否价钱合适?还是先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不用多想,绝大部分老板一定是先问价钱是否合适。
如果,老板竟然是问质量是否合适,恭喜你!一定要抓紧机会,有这样觉悟的老板真不多呀!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大部分的供应商质量审核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这样做纯粹是因为公司程序要求这这样做?
往根子上说,是源于对质量预防的一无所知,同时对质量管理的复杂性也理解不深,因而也不能理解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活动的必要性,并且这样的活动只能由拥有独立而客观的视角的“质量人员”来完成。
经常有采购人员说,我们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我们只要控制住价格,质量是供应商自己的事情,就让供应商自己折腾好了,出了事反正我只对良品付钱。
这么做,首先是一种典型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因为你对供应商放任自流,供应商的质量会毫无意外的变得更差。除非你的供应商是行业内的泰山北斗。
其次,很多人这么做,是基于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阴暗心理——甩锅。只要供应商一进来,我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后面的质量问题,自然有质量人员接盘。大家不都是这样玩的吗?
回归到质量管理本身的意义上来说,预防永远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行为。
而供应商质量评估和审核就是非常重要一种质量预防行为。
其实这个非常容易理解。
跟供应商做生意,总得先了解一下供应商的基本质量状况和水准吧。供应商质量评估和审核就是对供应商的质量状况和水准的一个摸底行为。连这个摸底都觉得多余,如果不是故意,只能说是心真够大的。
如果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是必须的,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是,
是否一定要质量人员(通常是SQE)来实施这份工作?
理论上来说,只要具备准确,及时,客观评估能力的人都可以胜任。
我曾跟一位SDM(供应商开发经理)合作过,之前他曾在艾默生任职SQE经理。他看供应商的眼光就稳,准,狠,在质量审核评估方面的功力远胜一般的挂着SQE名号的泛泛之辈。从他手里过的供应商,就从来没有过什么大的质量问题。
强如斯人,当然承担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的任务毫无问题,还能节省一个SQE的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但是,这样的人毕竟不仅不多,而且太少!
同时,如果一个人身上负有不同的任务,那么当任务之间有冲突或分歧时,公正性和客观性就很难不受影响。两害相权取其轻,善恶全在一念间。
总结。
供应商质量评估和审核完全必要。
并且,要由专业的质量人员来进行。
03 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的要点
不幸的是,目前很多的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都有点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有很多原因,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供应商质量审核并没有一票否决权(大部分情况如此)。
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不是采购部门或供应商开发部门来配合质量,而恰恰是反过来,质量要来迎合他们。
所以,SQE选择性的开一些不符合项,技术性的调整一下审核表的分数,那简直就是例行的必修课。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起到预防性排除作用,甚至都起不到对供应商应有的警醒作用。
为什么不能质量一票否决,一个主要原因跟公司的政策和程序有关(书面的或约定俗成的)。
所以要想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真正成为质量预防的一个工具,
公司的政策和制度必须明确赋予质量一票否决的权利(要点1)。
同时,
质量人员不能承担供应商改善的义务(要点2)。
这一点,会违背很多人的常识。
我们经常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但对于质量问题来说,发现问题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负责解决问题的人。
否则,SQE会常常限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供应商被评估不合格,然后又被组织要求必须协助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可能本来就烂泥扶不上墙,还不听你的,你的组织又总是且只是“鞭策”你,那究竟是修改一些评估报告容易些,还是继续硬扛带着供应商改善容易些,大部分的人都会做出比较“明智”的选择。
当然,质量人员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积极参与到供应商改善中去。
我只是说,质量人员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是供应商改善的主导人。
供应商自身才应该是,供应商开发人员也应该是,但质量人员不应该是。
质量人员提供标准,提供建议和方法,培训,指导,一起分析问题,一起准备改善活动,都没有问题也完全应该,但绝不能对供应商符合与否的结果负责。
否则,就难以保证必要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而独立性和客观性一旦丧失,质量管理就会偏离它本来的方向。
供应商质量审核要在项目开始的早期实施(要点3)。
很多时候,项目都已经进行得七七八八了,才想起来还要做个质量审核。
这样的情况下,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唯一的意义就在于证明自己来过。
你想,模具都开好了,合同上的印油都干了,钱也付了一小半了,现在来说供应商质量管理不符合要求,只能是八月十五卖门神——不是时候。
负责任的供应商还能装模作样配合你一下,有态度的老板还能帮你训一下人,其他实质性的事情那是一点改变也不会有。
所以,供应商的质量评估审核一定要在项目初始阶段(在确定供应商之前)实施。
而这一点,也只能通过公司的制度和程序来保证。
评估审核的项目要简单,清晰,明了(要点4)。
认真的讲,一个合格的ISO9001内审员(不是说拿证的)一定可以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
除了组织对象不同,本质上,不都是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按标准进行审核吗?
所以,在学习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供应商审核技巧之前,先成为一个合格的ISO9001内审员。
然后,好学上进的三好学生可以继续钻研VDA6.1,VDA6.3和VDA6.5之类,这样,既有大众套路,有又独门绝技。
供应商的审核表格,评估手册到今天已经是非常齐全了。
随便到网上搜一搜,那是数不胜数,随便拿一份,只要逐条问询,一定可以将供应商翻个底朝天,让他们非常的难看。
那些长篇累牍的审核清单,调查表格当然是有用的。因为繁多的细分项目需要一一佐证。
那些定性,定量的评定标准也是有用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的呈现问题。
那些或求和或加权的计分系统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一个最终的印象。
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为什么要做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就会发现这个事情远不需要那么复杂。
对于供应商质量评估和审核上来,其实真正需要关注的只有3个基本问题:
1. 供应商会不会出问题?
2. 如果出会出什么样的问题?
3. 出了问题供应商会在什么样的层面解决?
回答了这3个问题,基本上就完美的解决了心中关于供应商质量的担忧,当然也可能是担忧加重了。
当然,为了回答这3个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制定一些审核清单之类进行辅助。
只是,无论制定什么样的审核评估清单,都需要也只需要紧紧围绕这3个问题展开,而无需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