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潜意识的反应,我是信的。
《新白娘子传奇》流行的那段时间,对蛇的恐惧使我经常梦见自己被蛇包围,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我莫名其妙地掉入一个布满蛇的池子里,最后哭醒。
青春期的日子里,执着地仰慕一个学长,只要他不在教室,都要寻求偶遇,甚至会不自觉地幻想偶遇的场景,花痴到梦里,一周四次的做梦快构成了一部偶像剧。
—1—
最近在实习,因为在此之前勉强称得上学霸,总是被教导:学校学得很轻松,学习好的人不一定工作出色。大学期间,这样的声音屡屡萦绕在我耳旁,似乎所有高学历有能力的人都被抹杀,尽管我知道他们在提醒我社会的复杂性,但我总觉得他们对读书人特别是会读书的人有偏见。
所以,我想在第一份实习中证明自己,学习好不代表只会读书,而是说明学习能力强,我不是学校的巨人,社会的矮子。
实习近一个月,有段时间自认为效率低下无所作为,睡眠浅,直至一个晚上,梦里出现这么一个场景:
我和父亲通话,父亲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丫头,他们说你表现平平,令人失望,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不多。”
醒来后,我只隐约记得那句说明我不够优秀的话,它在思想上确实对我起了冲击性作用,因为我最近的工作效率确实有所降低,甚至有些懈怠,而我又不希望自己每天安逸地工作,做完一天是一天,被推着走而不是自己主动往前走的感觉使我惊恐。
那句话就在提醒我,这样下去,我只会平凡又平庸。
—2—
那一天的鸡血性事件接连着发生,在公交车上,我背完今日份的200个单词,刷起朋友圈,看到这么一条:
最近身边发生了太多美好的事,A和B一同进了北大,成了北大情侣,C也圆梦复旦,跟D成了复旦情侣,E如愿同济,F结束了异国恋,收到国外名校的offer……
过去在朋友圈里,学霸情侣一直很火,总有推文在传播这种励志型美好事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看客心理: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故事,很美好,很羡慕,但与我无关。
依然是在朋友圈看到的“新闻”,他们依然是别人家的孩子,故事还是别人家的故事,很美好也惹人羡慕,但,与我间接有关。
以前常常错误地欺骗自己,很多美好的东西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因为想都不用想,它们离我有段距离,就像电视剧的狗血情节,在生活中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现在认为,是见识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力,拘泥于现状限制了一个人的见识。
我很庆幸自己虽然出生于闭塞的农村,仍然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市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它让我有一个优秀的朋友圈,圈内人不乏北大清华学子,剩余的也以985高校学生居多。
必须承认,我以他们为荣,但也自知,阶层不同则不能以朋友相称,优秀的人在大步向前,笨的人更要努力追上。如果我不认为自己足够优秀,我打心底会盲目自卑,有些人可以伪装自信,而我只能靠实力撑起信心,这是我对自己的认知。
我的朋友圈哲学是:向朋友圈优秀的人看齐,让自己更优秀。
—3—
到公司之后打开电脑,离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花了一些时间看关注的人的微博,汲取信息和能量,陡然搜索一个记在心里的微博用户名,点开他的粉丝,其中一粉丝名为C哥。我想起高中班主任常提的比我高一级的一学长,大年初一就去学校自习的事迹,最后那个学长是学校历史上少有的保送清华的学生之一。
眼看还有时间,便翻了一下他的微博,其中有一篇是他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体育频道解说员的评语,以郑燮一首诗为引语,文采斐然,丝毫不见过分雕琢的痕迹,确有清华学子风范。此微博经文中主角转发,附带:感谢**兄弟。
此体育赛事解说员现已拥有几万粉丝,对于微博大V而言,确实很少,但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解说员而言,是有潜力的人物。
继续看C哥微博,进一步证明文采不是造作,而是由于看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的事,才有的如今看似自然生发的才气。
自己不变优秀,身边的人优秀都是扯淡,这是本人坚持的俗气观点。并不是急于证明自己的朋友圈优秀,或者自己很优秀,而是朋友圈告诉我,我值得更优秀,也值得更优秀的朋友圈。
C哥的微博事件正在说明一点:那些电视荧幕上的名人极有可能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并成为你的朋友,如果哪一天,你和自己曾经的爱豆同台,不一定是以偶像和粉丝的身份,而是因为互相欣赏而结识,甚至成为好友。
鸡血性事件接连发生的早上过去了,生活还在继续,实习还在继续……
—end—
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目前为止,我是这样一个人:
间歇性需要鸡血;
笨,但是愿意努力和上进,坚信一生所做的事很少,务必把该做的和想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
受不了平庸却不作为的生活,喜欢被认可,认可使我有足够的动力前行,不被认可能怎样?在我所认为的对的事情上,尽量做到令他人无话可说。
他人的眼光是辅助,我喜欢放大美好,不好的东西我自己偷偷消化,时间看得见。
这所有的认知和观点皆源于:
我怕我不够优秀。
累吗?不,成就感会推着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