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看了这本最新纪录片《零到一岁》,带着人们重新探索婴儿的成长,不只揭开了最新发现的脑部与身心科学知识,更带着观众跟真实家庭一同经历育儿的甘苦。带着孩子一起看,除了长知识,还能回顾他们的成长,重拾被遗忘的感动时光。
回首育儿、尤其是孩子1岁前的日子,除了尿布、奶瓶、辅食和难得片刻的休息,几乎一睁开眼就盯着、看着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但是在那绵密的关注中,却看不到他们在脑内急速发育的成长,一天天有什麽不同,而且总是很挫折的希望眼前的婴儿能回答,他到底在想什么?想要什么?为什么哭、为什么笑?
在二月底推出的新纪录片《零到一岁》(Babies)为大家解开了这个谜团。这一系列纪录片共分成二季,每季六部。在已经播映的第一季中,较多聚焦在婴儿的身体成长变化,以及对应的脑部发展,包括亲情的建立、食物、坐、爬行、走路、说话、睡觉等里程碑。第二季则将说明更多婴儿的心理层面演变,如何感知这个世界,像是婴儿知道什么、感觉、关系、如何学习、以及迈向幼儿等阶段。
在纪录片领域得奖连连的制片公司 Nutopia Production,跟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5个家庭与新生儿,包括同性婚姻家庭与家中使用多语言的家庭,包括美国、法国、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与北欧等地的30多个科学家的研究,历时3年,将跨种族与国家的婴儿脑部与身心发展呈现在世人眼前。
爸爸照顾宝宝 催产素提高、带动父爱
为了让这部片子更好看、更感人,Nutopia 特别强调,不论是拍摄手法、取镜、内容的剪辑,都不能只是提供科学资讯,还要让观众觉得身在其中、感同身受,要兼顾知性与感性。
影片从分娩开始,镜头中的生产之苦,开心的泪、婴儿的哭闹与天真的表情,让观众边看也跟着笑、跟着流泪,彷彿一起陪著这些家庭度过这些挣扎、辛苦又令人感动的时刻。
更令人意外的是,观众也得以打破不少过去的迷思,并且走入婴儿的内心世界。
例如,第一集主要是讲婴儿的出生与亲情的建立。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天性,让母爱比父爱强。的确,从分娩开始,女性脑中分泌的催产素(oxytocin)让妈妈们跟孩子建立亲密的关係,而且脑中的杏仁体打开,也让母亲们时时刻刻以孩子为念、睡不好、担忧他们。虽然研究发现,一般的父亲,杏仁体只打开了母亲大约1/4的程度,但是若父亲是主要照顾者,就跟妈妈几乎不相上下。而且,即使是在领养孩子、同性家庭的两个爸爸身上,也是一样。由此可知,爸爸可以透过与孩子更多互动,而增强父子、父女之情,妈妈们更不用担心把孩子交给爸爸,看起来粗心的爸爸会不会照顾得不够周到。
另外,曾有人质疑,随着婴儿长大,需要的营养更多,母乳是否足以充分供应,还有人趁机鼓励使用配方奶「补充」。这部纪录片告诉大家,母乳的成分非常神奇,而且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需要量身订做,提供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
也有人担心,家中饲养猫狗会让居家环境较不乾淨、甚至促发过敏。但是片中的研究发现,在有猫、狗的家庭长大的婴儿,其实较不容易出现气喘或过敏。
宝宝会走路 话语量、学习力大提升
大家知道,孩子时时刻刻在学习,但可能轻忽宝宝的情绪、和人和周遭环境互动的需求,常觉得宝宝听不懂。但事实上,宝宝懂的字与词都超过我们所能想像,而宝宝会走路的时候,话语量大幅成长。这并不单纯是因为他们长大,而是能够走路这件事,给予他们极大的掌控与成长力道,也显现在无形的学习上。这些都让我们更知道,在那些阶段可以如何协助他们的发展。
甚至,宝宝在很小就开始养成了一些道德判断的能力,还会出现利他的行为。父母若试着请幼儿帮忙一些琐事,会很惊讶他们如何地努力、以及能够完成的程度。
这一系列影片讲的虽然是婴儿发育的知识,但却传达了人类对生命的探索与情感的奥妙。无论是陪着这些原生家庭走过忧虑、不安、开心的时光,或是跟着这些科学家一起假设、经历失败、重新发现与令人振奋的旅程,都适合带著孩子一起看。在这几个小时中,除了学习科学,更可以跟孩子一起聊聊他们成长的回忆,共度愉快的亲子时光。
女人说新知,分享学校没教的知识。
如果大家喜欢的话,记得在评论中告诉我。
点击关注@女人说更多精彩的内容,
请订阅、关注、获取,第一时间更新。
对了,还有别忘记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