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是心理准备。
离婚就像幼儿满了三岁必须离开妈妈独自去幼儿园生活。从最初的“为什么我要离开妈妈,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到主动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要去上幼儿园!”
这是一个地震似的的过程。然后重建家园。
这个过程的开始,不止是幼儿又懵又怕,妈妈奶奶们更是体会了一把从身上生生剜下了一坨肉的滋味。
我送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那天,在家里坐立不安,数着时间熬。下午提前一个小时到园所附近溜达,觉得离幼儿园那高高的墙体近一寸,就能贴近儿子体温一分似的。
于是园所家长会上教妈妈奶奶们折纸飞机,然后家长们目送自己亲手折的飞机飞走。这时主持老师的声音适时响起:“我们要放手,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时间长的一个月左右,时间短的一个星期左右,纸飞机们就可以蹦蹦跳跳进校门了。
于是秩序形成!
只有这种爱,是以离开的方式成全。
其它的,都是要“在一起”“我回来了”……
就像婚姻,没有人会奔着离婚而结婚。我们的宣言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此生圆满了!
真的是这样吗?
看到了新的言论:其实婚姻也是你一个人的事!
不能更赞同!!
不论促使你走进结婚的初衷是什么,首先你应该是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去自由发挥。
但现实却是,把婚姻这回事想得很清楚的人,多半又不愿意结婚了。“钱我自己会赚,孩子我自己在教,心情不好我自己想办法疗愈…”
所以才有那句话:结婚需要冲动,离婚需要勇气。
勇气就是心理准备:离开朝夕相处的室友、断开长年累月培养起来的默契、厘清一部分社会关系…
如果你想清楚了上面的条条款款之后并不恐惧,并能冷静对待,说明你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里又得很佩服你的另一半:他(她)是怎么经年累月地把你培养成了这样处变不惊的强大气质!?
然后你发现,没有他(她)你的日子也一样的过。你或许还会有一丢丢窃喜: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而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做的事。
然后是物质准备:首先是解决住处问题,也就是离婚办事处工作人员不咸不淡地问句:财产都协议好没得?”
房产多的,估计也懒得离了,手续等相当麻烦。说说一般的家庭:比如两套房的,一般是一人一套吧,带孩子那方一般是住大一点的那套,
这又涉及到孩子归谁的问题。俩孩的一人一个吗?这还好办。可一孩的,又不能把孩劈开,一般归父?我不十分认同,至少我不愿意。
那一套房的咋办?离婚不离房?有点尴尬。还有车子、存款…
这里就看一个人的格局了…
只是,离了之后,把他(她)当一个熟人而不是仇人。如果还有怨,说明你还不具备完整的人格,那么得到解脱的就是对方了。
如果真的离婚了,不要把它想成一件很坏的事。把它当作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