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夏,四月,赦天下。
[3]夏季,四月,大赦天下。
[4]丁卯,立皇子据为太子,年七岁。
[4]丁卯(二十一日),汉武帝立皇子刘据为太子,时年七岁。
[5]五月,乙巳晦,日有食之。
[5]五月乙巳晦,(三十日),出现日食。
[6]匈奴万人入上谷,杀数百人。
[6]匈奴军队一万人侵入上谷地区,杀死数百人。
[7]初,张骞自月氏还,〔事见上卷元朔四年。氏,音支。〕
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为,于伪翻。〕
“大宛在汉正西,可万里。其俗土着,耕田;〔土着,谓有城郭常居,不随水草移徙也。宛,于元翻。着,直略翻。〕
多善马,马汗血;〔孟康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云。一说,汗血者,汗从肩膊出如血,号能一日千里。〕
有城郭、室屋,如中国。其东北则乌孙,东则于窴。〔于窴国在南山下,居西城。窴,徒贤翻,又徒见翻。〕
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水经注:昆仑山西有大水名新头河,度葱岭入北天竺境,又西南流,屈而东南流,迳中天竺国,又西迳安息,南注于雷翥海。雷翥海,即西海也,在安息之西,犁靬之东,东南连交州海。〕
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水经注:河人一源出于窴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西域传:盐泽,一名蒲昌海,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玉门、阳关皆在敦煌西界。括地志:蒲昌海,一名泑泽,亦名盐泽,亦名辅日海,亦名穿兰,亦名临海,在沙州西南。玉门关,在沙州寿昌县西六里。〕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索隐曰:按汉书西南夷传云:河有两源,其一出葱岭,一出于窴。山海经云:河出昆仑东北隅。郭璞云:河出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山于窴国,复分流歧出,合而东注泑泽,巳而复行积石为中国河。泑泽即盐泽也。西域传云:于窴在南山下,与郭璞注山海经不同。广志云:蒲昌海在蒲类海东。唐长庆中,刘元鼎为盟会使,言河之上流,由洪济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冬春可涉,夏秋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四下,曰历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虏曰闷摩黎山,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流澄缓下,稍合众流,色赤,行益远,他水并注则浊。河源东北直莫贺延碛尾,隐测其地,盖剑南之西。〕
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即秦所筑长城也。秦筑长城起临洮。临洮县,汉属陇西郡。〕
南接羌,鬲汉道焉。〔鬲,与隔同。〕
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国,随畜牧,〔奄蔡国在康居西北,临大泽无涯,盖北海云。随畜牧逐水草而居,无城郭常处,故曰行国。〕
与匈奴同俗。大夏在大宛西南,与大宛同俗。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臣瓒曰:邛,山名,生竹,高节,可作杖。服虔曰:蜀布,细布也。史记正义曰:邛都邛山出此竹,因名邛竹,节高实中,或奇生,可为杖、布,土芦布。邛,渠容翻。〕
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孟康曰:身毒,即天竺也,所谓浮屠胡也。邓展曰:毒,音笃。李奇曰:一名天笃。师古曰:亦曰捐毒。贾,音古。索隐曰:身,音干。〕
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着,与大夏同。以骞度之,〔着,直略翻。度,徒洛翻。〕
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使,疏吏翻。恶,乌路翻。〕
少北,则为匈奴所得;〔少,诗沼翻。〕
从蜀,宜径,又无寇。”〔师古曰:宜,当也。迳,直也。从蜀向大夏,其道当直。〕
[7]当初,张骞从月氏国回到汉朝后,向汉武帝详细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土民情:“大宛国在我国正西方约一万里处。当地人定居,耕种田地,多产好马,马汗像血一样红;有城郭、房屋,与中国相同。大宛国东北为乌孙国,它的东面为于阗国。于阗以西,河水都向西流入西海;以东的河水则向东流入盐泽。盐泽一带河流在地下流淌,成为暗河,往南就是黄河源头。盐泽距长安约五千里。匈奴国的西界在盐泽东面,直到陇西长城,南面与羌人部落接壤,将我国通往西域的道路隔断。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都是游牧国家。随牲畜逐水草而居,风俗与匈奴一样,大夏国在大宛西南方,其风俗与大宛相同。我在大夏时,曾见到我国邛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的布,我问他们:‘这东西是从哪里得来的?’大夏人说:‘是我国商人去身毒买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约几千里之外,习俗是定居,与大夏一样。据我估计,既然大夏在我国西南一万二千里外的地方,而身毒国又在大夏东南几千里外,且有我国蜀地的东西,说明身毒距蜀地不太远。如今我国出使大夏,如取道羌人地区,道路险恶,羌人又厌恶;如从稍北一些的地区走,便会落入匈奴人手中;而通过蜀地,应当是直路,又没有强盗。”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安息治番兜城,临妫水,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其俗亦土着。〕
皆大国,多奇物,土着,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师古曰:设,施也。施之以利,诱令入朝。遗,于季翻。朝,直遥翻。〕
诚得而以义属之,〔师古曰:谓不以兵革。〕
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译,传言之人,周官象胥之职也。远方之人,言语不同,更历九译,乃能通于中国。重,直龙翻。〕
致殊俗,威德偏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王然于等四道并出,〔师古曰:间使者,求间隙而行。间,古苋翻。使,疏吏翻。〕
出駹,出冉,出徙,出邛、僰,指求身毒国,〔徙,斯榆也。以手点物为指。使之出求路,指身毒而行。徙,读与斯同。僰,蒲墨翻。〕
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莋,南方闭巂、昆明。〔服虔曰:汉使见闭于夷也。师古曰:巂,即今巂州也;昆明又在其西南,即今南宁州,诸爨所居是其地。莋,音昨,又音作。巂,先蕊翻。〕
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国地有滇池,因以名国。楚使庄蹻以兵定夜郎诸国,至滇池,因留王其地。华阳国志:滇池周回三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谓之滇池。汉为益州郡,后改为永昌郡;魏、晋之间为晋宁郡;唐为昆州。括地志:滇池泽,在昆州晋宁县西南三十里。长,知两翻。滇,音颠。〕
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元朔三年罢西南夷,至是复通。师古曰:事,谓经略通之,专以为事也。复,扶又翻。〕
汉武帝听到大宛及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多产奇异之物, 人民定居,颇与中国相同,但军事力量薄弱,喜爱中国财物;北面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强盛,但可以用贿赂、引诱的方法使他们归附中国,如果真能不通过战争就争取到他们的归附,那么,中国的疆域可以扩大万里,远方的人将通过九重翻译来朝见,风俗各异的国家将归入中国版图,天子的威德将遍布四海。因此,汉武帝欣然同意了张骞的建议,命张骞从蜀郡、犍为派王然于等人作为使者,由、冉、徙及邛、间四道向身毒国进发。各路使者分别走出一二千里之后,北路被阻于氐、,南路被阻于、昆明。昆明一带没有君长,盗匪众多,经常劫杀汉朝使者,所以始终无人能通过其地。这次汉朝使者为寻访去往身毒国的道路,才第一次通滇国,滇王当羌问汉朝使者说:“汉朝与我国相比,谁大呢?”夜郎王也向汉朝使者提出相同的疑问。因为道路阻塞,他们都各霸一方为王,不知汉朝的广大。使者回国后,一再强调滇国是大国,值得争取它归附,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于是重新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