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英雄之旅第195日
每日国学感悟:维正教与救末流
午夜时分,夜阑人未静,白天虽看书不少,但不知写些什么,遂翻阅《围炉夜话》,摘取一言,继续探讨,此句为: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
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
结合书中译文,我调整翻译为:
朱子注解《大学》“格物致知”一章时,是怕人们误解而入虚无之道,所以要人们去穷尽事物的道理,来维护孔门的正教。
王阳明摘取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说,只怕学子死记硬背,所以要教导他们反观自己的本心,来挽救那些死读书的人。
注释补充:
紫阳:朱熹,其号紫阳先生。
格致之章:《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句,朱熹注解。格物致知,在程朱理学中,是穷尽事物之理,以获得知识之意。
良知之说:《孟子·尽心上》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我的感悟: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要穷究万事万物的道理,来获得知识。此指格致的事,后天之学,而非先天之性。王阳明认为,格物致知是正念头。摘取了孟子“格君心之非”一句,而认为“格者,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又说:“致知云者,致吾心之良知焉耳。”此指格致的事,是先天之性,不能全靠后天之学。
朱熹的学说,注重大学之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说明,要先穷尽事物之理,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并明明德于天下。欲明明德,必须多读书,多研究事物,多获取知识。因为理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这个理分散在万事万物之中,通过格物来穷理,便能“万物皆备于我”,成圣成贤。这很务实主义,是实实在在去积累实实在在的学问,所以不会落入虚无。
阳明心学,是让学子不去死读书,回归能辨能察的本心。读书,归根结底是为了修心,而非追求死知识。读书如吃饭,吞入腹中,要能消化,融入自身,若不能消化,则会生病。读书这件事,是修身的场地。不愿读时,强行读,克服懒惰去读,用心去读,用灵魂去读,方能动心忍性,修炼意志。读书,要不断思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回归本心。而不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不知变通,流于表面。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重,思必然学,学必然思,犹如知行合一。在译文中,有句话我非常认同:“心镜不明,不能照物;心不照物,明而无用,心物本是合一。”朱学、王学归根结底,都在发扬儒学,皆有可取之处。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195日
日阅读:读《围炉夜话》《论语别裁》《老子名言智慧》《王阳明全集》《万物一体》等,阅读4小时半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同感悟。
第十一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1月18日——1月25日。
具体:
1.作息:6点起床,1点休息,午休1小时。
2.晨读:听说读《高级英语》、《法语》等。
3.时间:除日常杂事外,无特殊情况时,白天和晚上约10小时上课、自习,中午和晚上3小时以上看书。
4.看书:哲学书《论语别裁》《王阳明全集》等;掌阅《辛弃疾词集》《六项精进》,纸质书《拖延心理学》等。(依次进行)
5.手机:看消息每天最多一个小时。除此之外,学习,读书,兼职。
6.完成时间表读书学习任务:听好课,读好书,锻炼好身体,做好事。
7.锻炼:每日跑2000米等。
今日事今日毕:
1.跑步2000米。
2.看书至少2小时。
3.完成学习任务。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