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作为一个新兴的投资市场,近两年被越来越多的投资爱好者关注并涉猎。特别是股票和期货投资者,因为期权多样的交易策略,灵活的交易机制能够为这些投资者很好的对冲市场的风险,实现稳定盈利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国内期权的历史还比较短暂,2015年是国内期权元年,当年的1月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了50ETF股票期权,在随后的2017、2018、2019国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陆续上市了六个期权品种,分别是:豆粕,白糖、铜、橡胶、棉花、玉米期权,目前国内期权品种还比较少,一个七个,不过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会陆续上市更多的品种供投资者选择。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叫于红,天津人,1992年进入基金市场,1993 年进入股票市场,2002年接触期货市场,2005年开始从事期货交易,2017年开始从事期权交易。主要交易的期权品种有:上证50ETF、 白糖期权、豆粕期权等。交易风格:短线重仓做突破,打完就走,也做趋势交易。获2017年第11届全国期货实盘大赛期权组冠军,2018年第12届全国期货实盘大赛期权组冠军。
事实上,在实盘大赛里面,拿到一次冠军已经很不容易,那么连续两次拿到同一个组别的冠军,则更是难上加难。作为60后的于红,其实也是一个接触期货交易十多年的“老江湖”了。能在大赛中一举夺冠,他说除了要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兄弟以及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还要感谢不断追求、屡败屡战的自己,感谢自己有一颗不死的心和还算灵活的脑。“期货是浓缩的人生,不慌、不忙、不燥、不怕,才能走好期货路。学习更多期权交易方法可以找期市浪潮工重浩。”于红对此表示说,交易的功夫往往在期货之外。对交易结果保持平常心,对交易生涯抱有进取心,对新事物怀着好奇心,再加上不怕犯错的勇敢的心,需要具备了这些特质,交易者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生存。在2017年实盘大赛的交易过程中,于红也总结了一些成功和失败的心得。他发现盈利的交易大多数是提前准备和计划充分的,而亏损的交易则大部分是随机的和没有按计划做的。所以现在在交易时,他最看重的就是计划的执行和趋势的确定。这也是他多年期货交易经历的经验总结。于红说:“通过实盘大赛他交易的计划性更强了,会在准备更充分后再下单。市场永远是对的,所以大家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但真的顺势是不容易抓住的。而分析理解走势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学习积累,把‘势’弄明白是重中之重。”
在控制和规避交易风险方面,于先生同样是通过计划的执行来做好风险控制。同时保持平静的心态,盈亏自然。所以在面对单子出现亏损,甚至连续多天或多单亏损,他也会选择继续交易。于先生认为,亏损也是交易过程的一部分,一个月、一整年的盈利结果才是自己所追求的!用于先生的话说:“我很专一,专一到哪怕比赛也只参加期货日报的实盘大赛,其他大赛不曾参与。大赛对我来说是一次‘蜕皮’,又是一次特别的成长。”实际上,于先生对大赛成绩实际并不满意。对此他表示:“我觉得还应更加集中注意力,还有多学习,通过更多的期权策略获得更好的成绩。在比赛中,所谓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交易理念不断地强化。通过大赛,不再着急,心更静了,不再想太多的事,心也更净了。”
提到这两届实盘大赛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感受,于先生说还是期权交易中的点点滴滴。实盘大赛期间,于先生最大的盈利单就是来自白糖期权交易。他介绍,在突破点重仓,只做符合自己交易系统的行情,因为大错一定是随机的违反自己交易原则的,做单要耐心,放弃幻想。风险让人在期货市场如履薄冰,于红认为,控制和规避交易风险很重要,以顺势为主,做好预判,重仓会精力更集中,和自己预判不一致时要跑得快。在于先生看来,交易若想做的长久,需要不断的学习,要自信又要敬畏市场,还要增强自己主动的学习能力。事实上,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操盘手,除了熟悉交易规则和掌握必须的交易基本功外,还要拥有敢于认错和试错的勇气,并保持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他坦言这次大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比赛期间保持平静的内心,不忘学习经典书籍。谈及多年的交易经验和感悟方面。于先生觉得,交易感悟首先是不用把交易想得太复杂,就是买卖,交易条件是可以量化或可以定制的,盈利和亏损都是交易中必然会发生的,客观的面对,最后学习适合有助于自己交易的东西,该放弃的要学会放弃。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金融市场更是这样,努力很重要,努力的方向更重要,唯愿市场越来越好,抱着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勇敢前行,相信成功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