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走进写作的桃花源”,阿信老师的第一讲题目,对于一个感性而冲动的人来说,极富诱惑力。还有阿啃老师的《写作让人上瘾的理由》。
非虚构写作课全程八讲,每周二晚上开课1小时。由阿信老师主讲,其中两讲由阿啃老师客串。两位老师的课堂,干货满满,金句迭出。无论是讲述名人写作事例,还是分享个人写作经验,以及推荐的书单,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尤为难得的是,两位都性格耿直,为人率性,与学员互动良好,亦师亦友,深得人心。
在课程伊始,两位老师让我感觉出都有小小的紧张,讲到后来逐渐流畅,渐入佳境。阿信老师的普通话不太纯熟,偶尔会停下来喝口茶,翻下讲稿,声音听起来有点夸张。阿信每一次讲课都要极尽调侃之能事。调侃对象第一自然是阿啃,第二是他的老板王胜。
对阿信的调侃,阿啃从不回击,但对他的几个观点,阿啃却不认同。比如“说话就是写作”,“尽量不用成语”,“什么是及物”,等等。关于成语的问题,我读《伯格理传》时,不知不觉会留心起成语来。每每看到阿信老师在书中用成语,我就会想起他“不用成语”的话,忍不住暗笑。
在刚开课时,阿信老师宣布了几条群公约,其中一条是“必须在群中学习发言”,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参与讨论。自然,这是老师的美好愿望而已。大凡一个群,都会有几个积极分子,其余的,要么偶尔冒泡,要么坚决潜水。至于讨论与听课效果,因人而异,我想没有必然联系吧。至少,对我是如此。
这些天,听课、淘书、阅读、码字,成了连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重建写作的自信。
听了第一讲后,我对自己的写作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写下《我与写作-一次反思》。后来把这篇和《贵州之行小记》私发给阿啃老师,受到阿老师的表扬,一时信心大增。阿信老师对《加入写作课以后》还给予了“赞赏支持”。这是我收到的第一笔“赏金”。期间正逢教师讨薪事件,连续写了4篇小文。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公共说理的文章。其中《再说教师讨薪》一文阅读量竟超5千,心里顿生小小的窃喜。
遇见,阿啃印象,都好就好,一株白梅, 雾来了,爱永不止息,小老师钟铠泽,读书小记,还尝试写了一首小诗《改变》。连续8周时间,保持平均每周2篇,共约2万字。虽未能“日更”,但于我是很大的突破。
写作,仿佛若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