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瓜从天上来”,谈论娱乐新闻成为了大部分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调侃汪峰开演唱会成了照妖镜,吃瓜群众会拿着小板凳静静地等着一个又一个的爆料。前一阵有女星代孕遭封杀,后面有男艺人私生活混乱而犯罪,直到今日又有男歌星分手退圈,以及男星亲日亵渎历史等等,可谓是应接不暇。
在父母辈分的时候,大家对这个群体都称之为“文艺圈”,不知何时,演变成了“娱乐圈”。顾名思义,所谓“文艺”是文艺工作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展现文艺作品,并传达出其中的精神。通过优美的旋律来传达或愉悦或温暖的情感,通过舞蹈展现力与柔的美感,通过表演来展现剧本中的人情冷暖等等,而无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最后表达的都应该是作品中的文化精神,从而让观众感同身受,陶冶性情。
然而,“娱乐圈”恰恰本末倒置,大家关注的对象不再是作品传达的精神,而是所谓明星本身。记得演员徐峥曾经调侃说,当年外出被很多人叫“猪八戒”,那个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徐峥是谁,但是知道这个人饰演了“猪八戒”。与之相似的是,欧阳奋强饰演的贾宝玉,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很多人见到演员都知道他们演绎了什么作品,但是对演员的真实姓名都不了解。如今很多年轻人追星,都会称我的偶像某某演过很多作品,作品的数量很多,但没有一部是妇孺皆知的好作品,因为这些人观看作品的初衷不是因为作品本身精彩,而是为了欣赏某个明星才去看的作品。作品也难怪不精彩,早以前拍摄《红楼梦》的时候,众演员前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习红学知识,揣摩人物形象,拍一部作品要还几年才能完成,而今一个明星一年能接好几部戏,质量当然无法保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德论人”成了“以相论人”,因为颜值高在演戏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殊不知很多艺人的长相根本没有什么辨识度,导演选角开始看重流量,而不是按照作品中的人物特质去选择。前几天看到一个妹妹追剧,她反复地观看剧后面的花絮剪辑,自己咯咯地笑个不停,她说某某男星如何如何可爱,如何如何努力,闭口不谈这部剧到底演绎了什么。
最近,劣迹斑斑的艺人一再被爆料,根本的原因是时代的变迁,风气的改变,“文艺”到“娱乐”的转变。为了迎合现代观众审美喜好,所谓明星把重点放在了营销自身上。现在产出的综艺节目扑朔迷离,这些节目中打造所谓的“真人秀”,于是,大家开始设立“人设”,上进好学型,幽默诙谐型,传统学识型,爱家专一型等等。除此之外,商务汇演,品牌合作,一系列行程满到爆表,整天都在镜头前的明星必须套上自己的人设外套,久而久之,生活和表演只怕是真得分不清楚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乏有些意气风发的少年曾经也有对文艺的热爱,但真正步入这个充满金钱奢华的圈子,又有多少人能坚守住本心呢。面对万千粉丝追捧,逐渐地变得得意,面对金钱利益,开始无休止甚至恶意地竞争,面对镜头,笑脸逢迎,面对生活,趾高气昂。在无限的诱惑中,开始沉沦,招摇过市,然后完全忘记自己的身份,最后踏出道德荣辱甚至是法律的红线。
面对这一桩桩的爆料,所有人不应是翘首以盼,而更应认真深思,每一桩每一件的本质都是令人伤心的。位高者应该看到本质,治理风气,位低者不应该只顾打着正义的大旗去口诛笔伐,也更不应该为了一己偶像,带着同情去挑战道义,打抱不平。我们要的是检讨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无限度的追捧成为了他们得意的资本,或是以此为戒,自省自身,教育后代:面对金钱要坚守本心,面对掌声要谦虚谨慎,要知道越美好的诱惑后面就会有越深的深渊。舆论既是匡扶正义的有力武器,也是自觉自省的保护屏障,保护整个群体的道德风气,保卫自己的那份初心勇气。
愿有一天,我们可以去除浮躁,安静地坐下,认真欣赏一个节目,虔诚观看一部电影,或为之感动流泪,或为之激荡热血,感染自我,让人生充满智慧。同样,伟大的作品需要文艺工作者进入作品,忘记自我,重拾自我。作为文艺作品的体验者对作品的理解则会更为深刻,从中可以遇到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