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向往有一个家,无论是以何种形式。”
“即便是最坚持独身主义的人,也会在内心留有一个柔软的角落。在那里没有逻辑和理性,也无须武装和防备,那是让灵魂休养生息、灌溉营养的地方。倘若把这处内心的角落用一种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便是我们通常叫作家的地方。”
“家对我们是何其的重要,尤其对那些单身在外漂泊多年的人来说,纵使映射在旁人眼中的是五光十色的潇洒自如,但还需要一个温暖的角落,去藏匿那些无人知晓的狼狈不堪和孤独失意。当然,她也会装载前行路途中的高歌猛进与春风得意,以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下来的生活陋习。”
“家对我们是何其的重要!所以一个人生活,更需要学会怎么去打理她,就像需要学会怎么去取悦自己——把家里清扫干净,自己心里的污秽也会一并洗去一般的畅快淋漓;把从外搜罗回来的新鲜玩意儿添置到屋里,心情也堪比为自己置办靓衫美包的阳光明媚。”
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看完这本《大城小事》。别样的视角、丰富的阅历以及精美的配图,无不让我赞叹。也许,作者体现的生活,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即的。世界那么大,不仅走过,还了解了他们的历史,甚至能够把不同国度之间的类似风景线进行对比、进行分析。
书的最后一章,讲的是单身的生活宝典。作者2013年在上海买了房子,单身的自己,感受到房子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但逢休息闲暇时,他总要到宜家逛一逛,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家居。宜家的开放性、自由度让他感到无比自在。一个温馨、包容的家被自己慢慢打造出来。
看过很多单身更要好好爱自己的文章,但没有一篇能够如文中给我的平实感。生活,就是这样朴实,夜以继日,朝朝暮暮,永不停息。
在纷繁的城市里,花开花落,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热热闹闹,我们是其中的一个,但又不是。我们参与了建设,但很多人终须离开。所以才会有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
有句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个家,有父母在,我们永远是孩子。父母没了,我们这辈子做子女也做完了。孤身一人,拥有一个家,哪怕是10多平方米,也会使我们有归属感。狂风暴雨里,有一种心安之感。
年龄未到时,尚无太多感触。
先记录着,给十年后的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