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一眼话“存款”
“存款练习”带来的感动与尴尬
~以往学员分享
黄博士在他的培训“亲密之旅”中提出“活在爱中的三大秘诀“,包括刻意地经营友情,有效地处理差异和冲突,发展健全的真我。刻意地经营友情这个环节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如何”存款”。
当然,“存款”这个词是一个比喻。黄博士引用威拉德·哈利的“爱情银行”的概念,提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爱情银行”,里面有一个“情感账户”,这个账户也是有存有取,有进有出。
当我们让对方开心,觉得被欣赏、被肯定,或者感受到爱的时候,就是“存款”。当我们让对方觉得被误解、被批评或者被伤害的时候就是“提款”。如果双方的情感账户“存款”大于“提款”的时候,就是存款丰厚,双方遇到冲突时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但如果双方的情感账户“提款”大于“存款”的时候,就是债台高筑,任何小错都可以变成大错。
“存款”有很多种方式,黄博士设计了一个“存款练习”被我们成为“存款”的特效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说出对对方的三个欣赏,一个感谢。说的时候保持手拉着手,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的姿势。我们常常开玩笑地说,如果你学习了“亲密之旅”回去之后过一段时间忘了很多也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记得“存款练习”,可见这个练习的重要性。
但是我学习的最初却没有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反而对它有很多不理解。
记得第一次学习黄博士的“亲密之旅”的时候,是他第一场在北京的培训,我当时跑前跑后做会务,手忙脚乱,基本上没有听到什么细节,但就记得培训当间儿军芳就跑过来非常感动地说,她做“存款练习”的时候做哭了。跟她一起做“存款”的,是一位国内有名的心理学专家,已人到中年了,也哭了
我当时特别吃惊,我第一次听说做一个练习会把人做哭了。
后来非常好奇地去看这个让熟悉各种电影“套路”的军芳和知名心理学家都感动得哭了的“存款练习”,仔细看了看,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高深之处,更不明白怎么会弄出她们的眼泪来。
再后来印象很深的就是,我们带组的时候让大家做“存款练习”都好难好难。几乎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我记得自己每次上到“存款练习”,都要非常努力地说服、引导大家来“存款”。让大家手拉手、眼对眼就已经很难了,还要开口说欣赏和感谢,更是难上加难。每次上到这里,总有一些人不愿意,而男士们一般是拒绝的,我心中虽然着急,但也不可奈何。
但奇妙的是,一般做过“存款”的人大都很感动。这是我觉得“存款”特别不可思议的地方。
我自己亲自感受到“存款”的力量,当时黄博士提议让新萍演示跟同事的“存款练习”。新萍就想到了我,她拉着我的手的时候,我还有些紧张。
我就记得她一板一眼地说我的三个优点,当她一一说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里觉得非常感动,我和新萍既是上下级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可以说关系很亲密,但我们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面对面,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她是多么欣赏我,她每说一点,我的心都在不断地打开、融解。
记得她最后说到一点,我是北大和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但是非常谦卑,从来不炫耀,反而愿意默默地为大家做事。
听到这里我一直绷着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我对自己求学的经历一直很纠结,既有自豪也有自卑,自豪的是自己毕竟上过非常好的大学,自卑的是自己最后在普林斯顿大学非常受挫。
那段受挫的经历给我整个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在新萍的眼里,那段受挫的经历不是阴影,是我人生特别闪亮的一笔。
她不仅看到我的这段经历,也非常欣赏我的默默付出。我觉得自己不提过去、默默工作其实是自卑,但她却看到了那个沮丧、失意的我背后存留的是善意和谦卑。
她的“存款”真的是看到了我自己都没有看到的善意、长处和努力。
我觉得她的话语,她的眼光好像慢慢剥去小小的我身上的硬壳,我感觉自己被不仅看见了,而且被带到了温暖而明亮的灯光下,她好像在说,你们看,这是一个宝贝!
我非常感激新萍用“存款”的眼光把我介绍出来,让众人借着她的眼光来看我。那天“存款”之后,听到她“存款”的人对我都非常欣赏和疼惜,他们看我的眼光中既没有那种让人骄傲的崇拜,也没有那种让人自怜的同情。而是接纳、欣赏、尊重,让我非常自在,非常开心。我感受到“存款”是一种更新更美的看人的方式。
细说“存款”:肯定的话语
如果把“存款练习”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三人一事,手拉手眼对眼。
先说三人一事:按照黄博士在《亲密之旅》学员手册中的话就是,欣赏赞美对方的“人”,说出你欣赏对方的三个人格特质,最好有具体的事例。
还有感谢对方为你做的一两件事。存款的时候要真诚、具体,不要打折扣,就这么简单的规则。但是真的做起来,发现这个简单的规则里面有非常丰富和深厚的内容。
存款一般以“某某某,我欣赏你的是……”开头。第一次听到有人呼唤我的名字,并且如此亲切地用第一人称表明对自己的欣赏,那是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我常常是一开始就被吸引住,内心安静下来。
其实我们平时也会夸奖对方。比如我常常会听到人家说:“我觉得你这个人挺好的……”。那也是一种肯定,但是“我觉得你……”听起来过于客观,我们的心很难被深深触动。
而且在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不知不觉把自己当成一个评判的人,一个可以给对方写评语的人,而对方是一个等待我们评判的人,不知不觉进入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很难在我们的心中唤起爱和感动。
“存款练习”的开头非常特别的地方是,“我”站在一个欣赏、爱惜甚至渴慕的角度来看你,我不是站在你的对面,评价你,告诉你哪些地方做的好,(有时还不知不觉暗含着哪里做得不好。)
而是我敞开自己的心,告诉你我多么欣赏你、喜欢你,这样的话所传递出来的是我愿意跟你做朋友。就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就打开了我们的心。
三人:欣赏对方的三个人格特质。“存款者”关注的不是对方哪些事情做得好,而是我多么欣赏你这个人。前者关注的是人的功能性,后者关注的人这个人本身。
记得我曾经教过一对夫妻做存款,丈夫很认真地说,老婆,你很会做家务,很有时间观念,做事很有条理。妻子觉得很受伤,难道你爱我只因为我会做事吗?当我们把赞美落脚在对方做事的能力时,会让对方觉得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
而“存款”的着眼点是对方的人格特质,辅以事件说明,“存款”在意的是对方这个人,它传递了一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这也是为什么“存款”如此感人,如此有力量。
“存款”表达的是我们对对方的接纳和肯定,它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提对方的缺点和问题,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也需要用爱心说诚实话。但那个前提是,我们需要先真诚地欣赏和接纳对方,这就是刻意地经营友情,当我们这个关系的基础打好了,才能处理冲突和张力。
记得以前刚刚带领“存款练习”的时候,有一位学员非常不满地说,你们不能只教别人怎么说好话,不说坏话呀,该批评的还得批评呀!我很没有底气,很羞愧,只好说,后面会告诉你怎么批评人,现在我们先学习如何表扬人。
现在想想,“存款”其实不是教我们说好话,也不是如何夸奖人,而是在教我们如何接纳和肯定别人,即便有一天我们要指出对方的问题之处,要处理跟对方的张力,我们也依然要从接纳和肯定开始。我们只有真正地接纳对方,看到对方的努力,才能处理与对方的冲突;
我们先能肯定对方这个人,才能让我们的批评发挥提醒和警诫的作用。
这段话非常棒!
我想到黄博士在《亲密之旅》手册的第二课《为何需要常常用肯定的言语彼此赞赏、感激?》一文的开头写了这样一段话:“中国人对越亲的人越有‘爱在心里口难开’的现象。
做好了是应该,做得不够好就该骂,总怕赞美会使人骄傲,使人停止进步。”我想到,我们对于亲人“爱在心头口难开”,是不是我们中国人对于越是亲密的人越难以接纳?因为我们内心深处也很难接纳自己。
“做好了是应该,做得不够好就该骂”,这种做法的背后是一种有条件的爱。这种不接纳成为我们亲密关系的拦阻,我们可以在行为上做得很对,但是内心没有爱;我们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尽各种责任,但是内心很难真正觉得亲。
结果在各种关系中,我们很难真正地信任对方,与对方建立有意义的、爱的联结。
黄博士说,真正的爱是给对方不改变的自由。你如果愿意改变,这是你给我的非常宝贵的礼物。如果你不肯改变,我依然爱你。
黄博士在《为何需要常常用肯定的言语彼此赞赏、感激?》里还提到,“现代实证科学指出,惟有当一个人感受到爱的时候,他才会努力超越自己的习性,去做发自内心的有持久性的改变。
”真正的改变从爱开始。真正的亲密关系从接纳对方开始。
一事:一件感谢对方的事。我常常觉得说出三个欣赏的人格特质可以帮助我们更欣赏对方,但可能这种欣赏还是一种有距离的欣赏,而一件感谢的事则可以帮助我们跟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
你会发现这个人满足了你生命中一些非常重要的需要,TA对于你是非常重要的。感谢会迅速地帮助我们建立与对方的有意义的爱的联结。
但是我也发现最难的就是找到感谢对方的事,尤其是如果对方是我曾经帮助过的人。有时我想要感谢对方,但是想着想着会突然有些忿忿不平,明明是TA应该感谢我,怎么成了我感谢TA了?
但是有一次,我有一个新的看见,即便你在帮助对方,对方给你的信任也是非常宝贵的,值得你感谢的,这样的信任恐怕在别的地方找不到。TA的信任背后是对你的接纳、肯定、相信
黄博士常常说,我们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建立信任的关系,但是这样的信任也会在很快垮掉。所以,信任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我开始慢慢意识到,其实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会伤害别人,也会出坏主意,我不是一个完人,也不是一个伟人。
但是那个人,被你出了坏主意、被你伤害之后还包容你、相信你,这份信任是值得你珍惜的,这个人是值得你感谢的。
非常棒的分享!
再慢慢地,也会看到对方其实也给了我很多恩惠,比如常常会有人送给我礼物,在我需要的时候说安慰和体贴我的话,常常会给我“存款”,我也会在帮助对方的过程中内心被柔软、被提醒、被爱。我慢慢发现,其实在一个健康的关系中,很少是只有一方长期付出的,其实常常是相互给予。
但是我们容易忘记感恩,也许是作为一个施恩者的角色比较让人舒服,接受恩惠的角色让人有些尴尬,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忘记对方给我们的恩惠。
记得黄博士在《亲密之旅》的第一课中说到,我人生中最好的老师,就是那些邀请我进入他们生命的个案们。
那时我还不太理解,明明他是个案们的老师,怎么成了个案是他的老师。现在渐渐理解,黄博士有一个谦卑感恩的心,所以他会看到自己在帮助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被帮助了。
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会很容易找到感谢的事。怀着这样一颗谦卑的心,也很容易跟人建立有意义的、爱的联结。
非常棒的理解!
一板一眼话“存款”
~~真诚的态度
存款的态度也很重要,关键是真诚、具体。也就发自内心的,而且说的时候最好有具体的事例。“存款”最重要的是真诚和具体。
我觉得存款练习特别棒的是,它很好操作,只要愿意,一般人都做得出来,但是常常会产生很感人的力量。
我后来经过学习,慢慢了解到,情绪是跟具体的故事有关系的,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会触动我们里面最真最真实的情感。
所以我们不用去想什么特别美好、丰富、细腻的语言,我们只需要想一想对方的人格特质,想一想对方为我们做过的事,这些事常常不知不觉会唤起我们真诚的感情。
我有时看电视里的各种恩爱秀,爱情表白。看得时候也会有些感动,但又忍不住觉得太煽情。且不说真不真,用那么多溢美的词汇,难度是够大的。而真正的“存款”不需要堆砌很多的词汇,也不以打动对方为目的,而是从一些细节中标明对方的善意,用一个“给礼物”的心态告诉对方,如果你接纳我很高兴,如果你无法接纳,我依然爱你。
这样一个“存款”的过程是自己可以真诚和自然地做到的,也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自然。
切忌打折扣:不要用“不过……”“可是……”这样的话打折扣。黄博士举了一个例子,“谢谢你主动帮忙洗菜,但是为什么弄得到处是水?也不顺便把菜切了?”这样就把刚刚存的款又都收回来了。打折扣的背后包含的是不满意、不接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这样的句式,你很好,可是……,
我们说的人的焦点在后半句,常常对方在听的时候也在非常敏感地支愣着耳朵听后半句话,对于前面的夸奖听得心神不宁,只等着后面那个“但是”出来。
父母和伴侣之间常常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出对对方的要求,前面的“存款”就成了形式和铺垫,而后面的不满和要求才是重点,结果令我们在听到要求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被利用的感觉。
记得有一次我去学校接孩子,老师跟我说,你家孩子在学习上进步很大,但是上课不够专心。
我听到之后心里觉得非常有压力和挫折感,我决定好好说服他上课专心听讲。于是我就把孩子叫住,努力压住自己的怒气,柔声对他说,小普,你听到老师说了吗?她说你这学期在学习上进步很大……我的“但是”还没有出来,孩子已经非常敏捷地抽身跑了。
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存款”背后不是真诚的,是有企图的,孩子对于母亲的话语和神态非常敏感,他感觉不亲,就选择了迅速逃离。
孩子尚且如此,成人不更是这样吗?只是成人不会身体逃离,但是心会逃离。
真诚、具体,切忌打折扣是一起的,这个好像真的是对我们的挑战,就是爱对方,但是给对方不改变的自由,完全接纳对方。但这样的存款才是真心、完全的接纳。
细说“存款”:肢体语言
“存款”的时候,我们还有肢体语言,简单地说,就是手拉手、眼对眼即双方手拉手,保持眼神接触。我最初带领“存款练习”的时候,发现这一点是特别难的。想一想,两个人手拉着手,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的姿势在我们一生中大概只有热恋的时候才这样,连夫妻双方都很少这样。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一边想着其他的事,一边有口无心地说着话,更不要说保持亲密的姿势,更何况是在公共场合中手拉手、眼对眼,那个尴尬哟!
这样的姿势让我们完全敞开给对方,让我们跟对方处在一个非常亲密和信任的关系中。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无异于我们多多少少把自己非常真实和脆弱的一面向对方敞开。
我终于能理解黄博士为什么非常严谨和细致地设计存款的内容是三人一事,真诚具体,不打折扣。当对方的心向我们敞开时,我们给予的是肯定、接纳、欣赏、赞美。
在这样的“存款”中,说的人会再次触摸到对方内心的善意、长处和努力,感受到TA对于接纳的需要;听的人也会真实地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和接纳。这样的姿势帮助我们全然接纳彼此,而减少有口无心,相互猜忌、相互利用甚至伤害的机会。
这样的姿势也让我渐渐地学会去信任和倾听很多的人,让我跟许多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打开心扉,彼此信任。让我在不知不觉间学习跟人建立信任的关系,建立亲密的关系。
再次感受到“存款”真的是一份发自内心的、非常宝贵的礼物。
收款人也很重要。
收款人:有存款人就有收款人,收款人的角色也很重要。TA要做的就是专心领受对方的赞赏与感谢。听起来很好,但是做起来也很不容易。
黄博士说:“中国人不习惯被赞美,心里喜欢但是表面上总要客气一下,所以要学习接纳这份‘爱的礼物’,不要拒绝或‘缩减’存款这的爱心,让说的一方觉得不好受。”原来收款人也是不容易的,要挑战自己不喜欢被赞美的心。原来我们如果谦虚一下不收款也会让对方受挫的,感觉这份真心的礼物没有被收到。
我慢慢地体会到“收款”,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领受对方的肯定赞美的人非常不容易,因为我们都是被批评着长大,每次听到批评和挑剔虽然非常不舒服,甚至觉得受伤,但是已经习惯了,是可预测的。
因此,当听到有人不加保留地肯定赞美我们的时候,我们反而有点儿不知所措。
我们生活的文化中是很少听到赞美的,听到的赞美常常是带着期待和条件的。
比如父母希望夸奖我们,我们就更努力;朋友希望夸奖我们,也能换回对他们夸奖;上级希望夸奖下属,下属就更忠诚。
赞美是有条件的,赞美常常被利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有时对方明明是发自内心,不带任何条件地肯定我们,我们也会理解为有条件的。表面上客气一下,同时心里提醒自己不可骄傲。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变得非常谦虚、谨慎、矜持、克制,谁都没有加害对方的恶意,但却都在亲密关系中设置了无数看不见的障碍。
我发现自己在做“存款练习”的时候,可以按照对收款人的要求,点头领受。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没有任何规则和情境设定的时候,还是不知不觉成为一个拒绝“收款”或者克扣“收款”的人。新萍从前在心景有一个习惯,常常写信给大家,在信中给每一个人“存款”。我看到提到自己的时候,常常是内心很期待和渴望地读一读,但读完了又提醒自己不必太在意。我想心中还是不信任,害怕被利用。
记得有一次,她又写了一封信给大家,在这封信里她对最近刚刚完成一次工作项目的每一个人“存款”,我不在那个项目里,就没有我。但是我看的时候心里非常的沮丧,我感觉她特别喜欢这些人,她给这些人的“存款”“非常热情、内容非常丰富。
我想,为什么她常常想不到我,为什么我参与的项目她就不能给我“存款”?但是那一次突然有一个声音提醒我,她几天前不是还在一封公开信里表扬你了吗?你那时的想法是,对于老板的夸奖不必太在意。
当我不能接收别人的“存款”时,我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长和努力,我的心中也不能自信和快乐。当我不能接收别人的“存款”的时候,我也感受不到别人的善意,不能给别人“存款”。我内心那个强大的怀疑的声音阻断了爱的流动。当我可以接收到别人的“存款”的时候,我就可以感受到对方对我的爱,我可以看到自己是可爱的、是有用的。我也会跟对方产生亲近的感觉,欣赏和感谢对方,同时,我也就可以给对方“存款”。原来“存款”和“收款”是彼此关联的,一个可以“收款”的人才可以“存款”,一个人的“存款”就是把TA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收到的款标明出来,用真诚的语言告诉对方。有“存款”、有“收款”,就形成了一个爱的流动。
“存款”不仅传达我们彼此的善意,也帮助我们人格更健康,更能感受爱和给予爱。所以黄博士特别鼓励我们要“刻意操练用话语来表达欣赏、肯定,成为一个能看到并标明别人长处的、具有安全性、有爱的人。”
也许,我们处身的世界充满了竞争与压力,但是心中一点点的爱可以标明出来,被感受到,被珍惜地领受,这小小的爱就可以扩大为人际荒原中的一块又一块绿洲,黑暗中一盏又一盏灯光。
黄博士在《亲密之旅》的最后引用并改写了雨果在《悲惨世界》(台湾译为《孤星泪》)中的一句话:“当我们愿意去爱,愿意去标明别人的善意和长处时,就看见上帝慈爱的面容。”爱是需要说出来,爱也是需要被感知和接纳的。
这样看似小小的动作,让我们可以在空洞和充满压力的生活中“看到上帝慈爱的面容”!
不要小瞧我们身上表达爱和传递爱的力量,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可以看到并标明别人长处的、具有安全性、有爱的人。
分享完毕,我都被他们这么细腻又深入的分享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