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书乔
有些天没更新了,前些天有朋友在问:“怎么还没更新,不能断更哦。”看到朋友们的关心,越发觉得不能拖下去,还是得勤奋一点。
今天跟大家聊聊生活中沟通中的一些问题。从小性格倔强而耿直,一路走来,磕磕碰碰,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领导和师长,她们待人温和,处事得体,受人尊敬,也正向影响着自己。我姐经常鼓励:我们生而不完美,好在我们有反思、学习、总结的能力,会越来越好。把最近学到的一些沟通技巧及思考总结跟大家分享,共勉!
1 、用善意去解读
可能大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别人对你说一件事,而你觉得实在很不认同,这个时候,就会进入一个关键时刻。一般我们会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你不想争论,只好假装附和,说你说的都对。而第二种呢,是你直接表示自己非常不认同,并且搜罗论据,试图纠正对方。那这个时候,可能得准备面临一场争论或争吵了。
在农村,有一种调解员的角色,专门帮助那些彼此发生冲突的村民,进行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好让他们不必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越闹越大。调解员要避免吵架,所以不能选择去跟对方发生争论。他们有一定的技巧,会通过用最善意的方式,来解读矛盾双方的意思,再假设另一种更恶劣的情况,来问对方,应该不是那个意思吧。由于把双方的话往善意的方向解读,这样一来二去,双方会往中间靠。
作为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过年回家,或多或少都会被提及婚恋问题。老爸会说 :”你呀,你都30出头啦,要求不要太高,再挑下去你就老了。”为了避免不和谐,要这样回应:“老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担心我一个人在外面会孤独,生病了没人照顾,而不是要让我随随便便找个人家吧。我现在也有在努力,而且生活很充实,充分锻炼。。。” 这样,父母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善意的解读,不止在于技巧,关键还是源自内心的相信。我们可以本能地相信自己的至亲至爱没有恶意,但在外面的社交场合,善意解读就没那么容易。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行动,可能就会来情绪,去揣测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如果你踏实本分,大多数情况别人也不会无故伤害你。能善意地解读,就不要恶意地揣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
2、学会情绪止损
我们用最大的善意去解读别人,但如果很不幸,就是有的人故意吐槽你、攻击你、使你难堪,怎么办?
外国为减少霸凌事件,会做校园宣导,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负责宣导的工作人员,他找了一个扮演霸凌者用常见的方式来伤害自己。这个霸凌者就开始咯,开始骂:”你这个笨蛋,你是个白痴。”宣导员就否认说:“我不笨。”可是这个否认没用,霸凌者继续攻击:“你就是个彻彻底底的笨蛋,你为什么不承认!”宣导员又一次反击:”你再骂我,我就要动手了”。霸凌者就嘲笑他:“来啊!”于是,宣导员又改变策略,改成求饶,可是霸凌者本来就是要伤害他,怎么可能被他的求饶打动呢。宣导员试了各种方法,否认、辩解、求饶,都没有用。于是宣导员改变策略,重头开始。霸凌者骂他:“你就是个白痴,大笨蛋!” 这时宣导员就点头说:“是啊,我常常做很蠢的事。”于是霸凌者加重了他的语气,说:“你每天24小时,都在做愚蠢的事情!”宣导员说:“是啊,我也这样觉得。”于是霸凌者发现,无论他发出什么羞辱的语言,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他开始变得不知所措,最后挤出一句:“我才不像你,彻彻底底的笨蛋!”宣导员说:“是啊,我也不像你,那么聪明!”最后霸凌者苦笑了出来。
网上很多人吐槽黄晓明唱功烂,他是这样回应:“很多人说我唱歌难听,拜托,我是个演员,我连演技都没有,更别说唱功了。”他这么一讲,反而很多人路转粉。
在这种情绪交流中,对方一拳头像打在一团棉花上,自然就会泄气。不一定要顺着对方的规则,与其跟他辩,只会越陷越深,不如把事化了,学会情绪止损。
3、说话前先排雷
刚工作的时候,有次新员工介绍,其中有一个新同事说:“我的爱好是旅行,但是呢,全球七大洲很多国家很多地方我都去过了,有时比较苦恼的是,不知道去哪里玩。”反正这个同事是被大家记住了。有些事情,你自己觉得很平常,别人却会很羡慕,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你说话时的雷。
大家可能听过一个笑话,有个人请客,一部分客人到了,一部分客人没到。他说:“该来的怎么不来?”于是来的人就觉得很不爽,其中一部分就走了。他急了:”哎,不该走的怎么又走了呢?”于是剩下的人觉得:哦,我们才是该走的。于是这帮人也走了。结果,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这个人犯的错误,就是每次开口,都没有想过自己的话里有雷的。这些话里的雷,一点就炸。
我以前也会犯一个错误,我老是强调,很多事情,只要掌握技巧,强加锻炼,是很容易达到中上水平,比如跑步、唱歌这些事情。殊不知,有些人不是不够努力,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事情就是不擅长。把别人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说得轻而易举,这样的说辞,真的很不妥当。我们要知道,人很容易把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看到无足轻重,很难意识到,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能做到的,可能别人要努力很久,一不小心在别人看来就成了炫耀。
有时你明明没想去得罪人,可是对方就是看你不顺眼。很可能是你说话涉及到对方的雷区。所以,我们多顾及别人的感受,与不熟悉的人说话前,先排排雷。
结语
梁漱溟说过,人的一生一直在处理三种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
对于物,自己是极简主义,不会在物上面有太多纠结,对于自己,这两年,也开始慢慢与自己达成和解。而人与人的关系,还是需要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提升。我本来喜欢独处,但事实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中的你我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联系,就要有沟通。有效的沟通能避免生活中本不该有的纷争,是打开心锁的钥匙。
沟通无小事,妙语解难题,真诚暖人心。
PS: 写了这么多,如果你觉得有用,请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书乔 (ID xqzwsz), 回复88,送你精心整理的大礼包,
内含知识付费课程、营销电子书、PPT模板、时间管理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