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长大,从小跟着父辈们在地里割麦子,那时候家里人多,父母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我赶上了分地浪潮,自己名下也有几分地,这个家里就有好几亩地。一到收货的季节,早上五点左右,我就会被叫醒,爷爷搭好马车,父亲和叔叔收拾好镰刀,母亲和婶婶拿上绳子和袋子,装些吃的,我坐在马车上,咯噔咯噔,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那个时候农活全靠人工,大家比的是谁家的麦子种的整齐,谁家的果树结的果子大。谁家有马车和骡子,那绝对是村里的种地能手。在我记忆中,家里的农具挂满了整面墙,除草的,割麦子的,木锨,铁锨,手摇的筛粮机器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镰刀慢慢的退出了视线,有了收麦机,自动筛粮机取代了手摇的。
再到后来,家里的粮食屯子也没了,地里的麦子直接送到了加工厂,定期在那里取面粉。很多人出去打工,村里出现了大批的孤寡老人。上次回到村里,感觉很难受,空气中弥漫着安逸的成份,我不适合待在这里。
最近,天气反常,遭到冰雹袭击,农民种的果子大部分收到暴击,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
很困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靠天吃饭,永远被牵着鼻子走。思路才能决定出路,我觉得改变农村经营模式。农村原本就是大集体,我们的理性顺应本质,成立合作社,打造自己本土品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做好对外宣传,治理农村环境,整个村就是一个大的农家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食品的安全却下降了很多,我们可以恢复纯天然的处理方式,人和机器结合,对面粉蔬菜水果进行加工,成立加工基地,全程操作透明化,让外地人观摩。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浪潮只能解决 一时之困,想要长治久安,我觉得重新振兴农村,估计青年们回家创业,建设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