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带孩还是发现很多深层问题的,想要忽视都不可能,孩子的问题,更多的印照出大人的问题,所以必须坦然面对了。从今天起,针对孩子的问题再来个一系列。
先来一个温馨的。
昨天整理东西,孩子很自然的依靠在我身上,暑热难耐,她的小身体靠过来,真的跟火球一样,本能的我想要躲,可是又怕闪她。于是妈妈的烦躁表情一下子出现了,我脱口要说出的话就是:站直了,这么大了,还要靠着妈妈,没骨头吗?!当然我忍住了,话没有说,可是情绪里的烦躁却仍然在。过了一会儿,我说,你这样靠着我,我都不能做事了,失重呀。她依然靠着。也好热,我又说。小身体不为所动。我就给她讲小时候的故事,说,那时候被老娘推开,心里好委屈呀,我就是想跟妈妈亲近,可是被无情的推开了。孩子的身体居然慢慢的撑起来了。她这才听懂我的感受。
昨天我发现了自己的投射,那时我是我的妈妈,而孩子是我。我烦躁,而孩子单纯的想要得到爱。我推开孩子觉得愧疚,孩子被推开,觉得孤单没有爱。我由此联想到自己后来的反应模式,并且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也会是这样的模式,其实并非如此。我想在我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我只把孩子投射成幼时的我,但她不是,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她的感受也完全不同了。
作为妞妞,她从小受到的是太多的关注,我们在生活中也给了她很多主动权。更多的时候,她是被看见的,被尊重的,可以任性的。这都与我不同。她是坦然中有一点委屈,我是瑟缩中寄托一点希望。所以,我不是她,她也不是我。
我看到的那些担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因为我的预想,却无视了真实。
那么,孩子对于大人的表达感受是什么状态呢?无视!是的,因为我表达的时候畏畏缩缩,欲说还休,又怕对孩子有伤害,又觉得不说不行。不自觉的在可妥协处选择无奈妥协,不可妥协处采取强制措施。方式是自己从小习得,原因却是自己对现状的没有感知。我的处理,是对自己所见状态的臆想放大。我没有触摸到孩子的感觉,自然无法做到共情,那些低下身子的姿态,就真的只是作秀了。于是,孩子无视!
昨晚躺下对自己内在小孩的部分进行了处理,看到自己在跟别人相处中,对于被拒绝,被推开的恐惧,预想,发现很多地方,很多疑团自然解开了,我的心又放松一点点。相信没有了这一点障碍,我可以更好的关注孩子的感受吧。
所以,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家长的问题。看到了,寻找根源,相信总有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