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去,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每当人们谈及伟大的文学作品,“炼字”这个概念总是不会缺席。精确的用字并非是为了卖弄文采显得与众不同,而是为了能准确地表达意义与意境。就像挠痒痒一样,只有力道和发力点都准确,才能气脉贯通令读者舒适畅然。但是,如果读书时只是快速浏览,只关注情节发展,甚至是只看大纲介绍,便很难欣赏到这种细致的美感。所谓“不能赞一词”,便是在这种文字层面上的极高赞誉。
最开始,有人提出借《醉翁亭记》语句,将亭取名“翼然”,但贾政认为名字还需契合“水”之意。
“翼然”二字,势在动而不在静,在升而不在平。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句中可以看出,醉翁亭所处的地方,“峰回路转”,道路崎岖蜿蜒,地形复杂变化。与此地势相符合的醉翁亭的气势,自然也不能太过柔弱平静,不然实在与周遭环境不搭,“翼然”显得屋檐高挑,姿态宛如即将起飞的山雀,有奋进欢脱之态,非常到位。就好像一队骑摩托的暴走族之中,放出的音乐最好是摇滚之类的,而非古琴曲这种。
此处亭子却不处于这种情景之中。在此亭之前,贾政等人也经过了一处蜿蜒小径,宝玉将其景为“曲径通幽处”。之后穿过一个石洞,走向北边,忽见“平坦宽阔”处,才有此亭。此处视野开阔,上面“两边飞楼插空”、“隐于山坳”,下面“清溪泻雪,石磴穿云”。或许这样的场景并不容易想象,不过脂砚斋版批注此处“此亭大抵四通八达,为诸小径之咽喉要路”,可见并非处于山涧的狭窄之地,也非旧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大湖中心的凉亭(景致非人力能控制,这也无可厚非)。可见,在这个景致中,地势开阔使得水脉汇通,构成了主要的关注点,因此贾政才认为亭子最好名中带有水意。
此时,有人建议以“泻玉”为名。当然,书中原文提到过这些同行者,知道贾政是要考验宝玉的才学,所以故意用些不好的题词,一来自己谦虚为宝玉留出机会,二来也提示一个思路。“泻玉”二字真的有些粗俗。宝玉也质疑说,这是招待元妃省亲的地方,怎么能用“泻”这种能让人想到秽物的词作名呢,应该更加含蓄。随着含蓄的思路,我们也可以看出“玉”这个字也过于造作。一个固体,如何“泻”呢?这种描写只会增加人们联想时的困难,而不会带来自然而然的美感,即使使用前文措辞“泻雪”都要更好。
之后,宝玉顺着“泻玉”的说法,提出了更含蓄的版本“沁芳”。“沁”是柔和版的“泻”,“芳”则借顺水传播的花香增加了意境的内含。
简单总结一下,对亭名“炼字”的两步,主要体现了两个需求“合乎场景”与“含蓄”。“合乎场景”比较容易理解,毕竟任何描写、措辞都是为要描写的东西服务的,更好的词句能更令人感觉“身临其境”。不过,这种信息却不容易传递,如果不是贾政提醒,读者可能不必然认为“翼然”不好。
而“含蓄”,与之相比,就更容易被读者辨识出优劣。“含蓄”,将原本清晰的事物与关系模糊化,增加了想象空间,就增加了意蕴和内含。从后文宝玉为亭子创作的七言对子,就可以看出“含蓄”的魅力:“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不直言溪水,而是通过拟人手法,写溪水从河岸绕过,借了柳树三分翠绿,又分得花丛一缕清香。写水不见水,写情不言爱,所谓“今晚的月色真美”(用以表达“我爱你”)也是类似的道理。
最后,我们再谈回作文题目内容:“众人给匾额提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移用”“化用”“独创”成为主要关键词,关注的其实是“借鉴”和“原创”的关系问题。按照这个思路作答,应当就不会有偏差。
不过这与我们品析中提到的“合乎场景”和“含蓄”关注点已然不同。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高考作文并非考究真正的文学赏析,而只是给答题者一个切入点来探讨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问题和思想。此次看似困难的作文题目,其实完全可以忽视《红楼梦》的文学内容,直接讨论“借鉴”和“独创”的关系。
因此,也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