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地球激励师拉娜
这次的作业,是和组里的成员讨论,选一本与自己的【10万字写作计划】气质相符的书,作为创作源头的参考书,吸收并进行再创作。
选择的这本书叫《海底两万里》,书的封面底页上有一句出版社加的宣传语“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这句话,恰好也可以用来概括我的十万字写书计划《拉娜的魔法之旅》要讲的故事。
训练作家之耳的途径
- 多读源头作品,少看二手信息
例子:到喜马拉雅去喝水 - 优先阅读非虚构作品
例子:经史子集和海明威的新闻写作 - 看电影
例子:通过经典道白台词领悟文风;通过画面思维来思考文字。完美喜剧《热情似火》简单表达深刻含义而又带着文雅。 - 看戏剧
例子: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戏剧文化,适合公众场合读出来的诗歌。《哈姆雷特》表现思想的独白,一种浓缩的文本,提升文字修养。 - 读喜欢作家的全集和文集
例子: 通读同一个作家写的不同类型作品。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
(邓广铭先生曾经提出过治史必备的四把钥匙,即职官,年代,目录,地理) - 读外文原著,欣赏不同语言的玄妙表达,融合新的思维方式。
- 读翻译作品。
参考书名与核心内容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还有姐妹篇,故事有连续性,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故事以第一人“我”开始的一段寻找海怪的历险,从发现“鹦鹉螺号”,并进行深海旅行的故事。
在1866年,各地发现神秘海怪,小报记者和科学家们都作出了猜测,一时成为热门话题。美国政府在纽约城召集探险队,寻找并刺杀海怪。故事的主人公皮埃尔·阿罗纳克斯(Pierre Aronnax)教授是位法国海洋生物学家,当时恰好在纽约,接受法拉居特舰长的邀请,加入了讨伐海怪的队伍。
军舰在长期搜索后发现了“海怪”,准备发起进攻却遭到反击。三名主人公跌入水中,惊奇发现海怪原来是艘潜水艇,远超当时的科技水平。他们被俘后,见到了神秘的“鹦鹉螺号”尼莫船长。
主人公们搭乘“鹦鹉螺号”开始了一段奇幻旅行,途经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最终回到北冰洋。旅途中也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惊心动魄的奇遇。
一行人最终从漩涡中逃生,抵达挪威海岸附近的小岛,而鹦鹉螺号命运未知。
从参考书中学习的点
章节目录
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Part1和Part2,下面分别有24和23个章节Chapter。章节的名字,暗示故事进展的要素,词句看起来有趣同时又有所保留,充满悬疑氛围,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例如:
Chapter 2: 赞成和反对
Chapter 3: 我听先生的
Chapter 6: 全速前进
Chapter 7: 未曾听说过的鲸鱼
Chapter 9: 内德·兰大发雷霆
场景描写
凡尔纳对已知世界的描写,保持着科学性。书中所有提及的对象,包括街道、船只、人物、动物、植物、时期,都有精确的名字和分类,让人感觉有理有据可考证,相信作者描述的一切都是真的,生物学家的主人公的知识也与时代同步,人物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例如:
一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海面平静,微风和煦。“斯各底亚”号位于西经十五度十二分、北纬四十五度三十七分。它在一千马力的推动下,以每小时十三点四三海里的速度行进着。机轮在海水中运转十分正常。吃水深度为六点七米,排水量为六千六百八十立方米。
人物塑造
凡尔纳在书中对人物塑造,很少对人物外形着过多的笔墨,相反对人物性格却有近似浪费的铺陈,用词极为简练。
例如:
孔塞耶是我的仆人。这个小伙子忠心耿耿,每次外出旅行,他总是陪伴着我。他是一个正直的佛兰德人。我喜欢他,他对我好。他生性沉着冷静,循规蹈矩,积极肯干,遇事神色不惊。他心灵手巧,无所不能。尽管他的名字叫孔塞耶(法语中的意思是“建议”),他却从不提建议。即使有人征求他的意见,他也保持沉默。
对白
凡尔纳在书中,大量使用对白,对白明快流动,紧密相接,和人物性格高度吻合,让人几乎相信,那个人确实存在,而故事正在发生。
例如:
孔塞耶走过来了。
“先生叫我吗?”他进来时说。
“是的,小伙子。快帮我准备行装,你自己也快作准备。咱们两小时后出发。”
“我听先生的。”孔塞耶不慌不忙地回答。
“一会儿都不能耽搁了。赶快把所有的旅行用具装箱,外套、衬衣、袜子,都不必点数,尽量多带。快!赶快!”
“那先生的标本呢?”孔塞耶说。
“以后再整理。”
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