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同业负债打破刚兑以后,银行信用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和吸收同业负债变得十分困难,为了防止现流动性风险,中小银行开始加快处置流动性资产,赎回所购买的理财产品。
为了呵护市场的流动性,央行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国有商业银行等信用良好的金融机构在公开市场上获得资金后,由于担心中小金融机构出现信用风险,不愿向他们融出资金,致使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传导受阻,天量资金聚集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不断创下新低。
质押式回购利率是在银行间市场以利率债作为质押品的一种融资方式,期限一般有隔夜、7天、21天、1月、2月、3月、4月、6月、9月、1年不等,是一种短期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以此利率轧平头寸,因此,该利率一般用来衡量货币市场的资金面宽松情况。
隔夜回购利率在6月24日终于跌破了1%,达到了0.9931%,此后又连创新低,6月26日为0.9645%,6月27日为0.9503%,7月2日为0.9017%,7月3日为0.8623 %。万得显示,此前曾在2015年5月29日,利率创下1.0042%的最低点,2015年是连续第二年的债券大牛市,而股市当年经历了两轮暴跌。
加杠杆是中小银行做大规模,增加利润的主要方式,也是近年监管的重点。空转套利没有使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却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加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虽然监管检查力度加大,但去杠杆收效甚微,因为融资主体加杠杆的意愿强烈,既然能借到钱,为啥不借呢?因为,大家都相信做大规模才不容易倒闭。
这次打破刚兑,使大行出给中小银行的资金受到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去杠杠的效果,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流动性风险,而金融监管部门的调控难度加大,必须保证不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
信用建立难,破坏却很容易。“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经营管理,完善公司治理,转变发展理念,由片面的追求规模,转向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高质量增长方式,加速产品创新,不断增强盈利能力,最终得到市场认可,恢复其筹资能力。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经济尚存在下行压力,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除了消费强劲,投资和出口都不客观,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态势有望延续,甚至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各国都在开动印钞机,年初至今,已有14家央行实施了降息。印度首当其冲,接着是埃及、格鲁吉亚、乌克兰、马来西亚、菲律宾,发达国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不甘落后。随着全球经济下滑,美国和欧盟也将加入降息大潮。
宽裕的资金将带来“资产荒”,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债市有望迎来配置机会,而这几天利率债快速上涨,收益率已经下行6-8bp,下半年会不会复制2015年的大牛市,我们还需要保持谨慎态度,持续关注经济数据走势以及货币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