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会有个习惯,打开喜马拉雅或者其他APP听某老师对书本的解读。一边洗漱,一边学习。有时候这个小动作会给一天的开始带来好心情,因为在一方面表明我为了追求认知的跃迁,充分利用时间。不过现在这样做的人并不在少数,所以还是不要自我安慰了吧。
回到主题上,今早我听了彭小六老师对这本《好好读书》的解读版,瞬间把我拉到正在读这本书那个夏天。那时候的我印象中很努力,不仅舍得花钱还会舍去娱乐时间,一个人呆在房间看书。离开学校后,这样的学习总会给我带来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拿到一本书就像开学时新发的课本一样很珍惜,不仅舍不得画还会聚精会神一字一句细读一本书。等阅读完毕,时间过了一周,笔记本上乌压压的一堆神采飞扬的字迹,晚上睡觉微笑着入睡。
如果时间有多个维度,让现在的我和那个沾沾自喜的奋斗者聊聊天:妞,你很努力,精神可嘉,可是你的行为很像小学生哎,甚至不如哦。你还记得你读的这本书的内容吗?还记得为什么读这本书吗?还知道怎么通过这本书的知识提升自己吗?
系统的学习下“阅读类课程”很有必要,因为我自己就学过彭小六老师的洋葱阅读,他对我的阅读方式和知识留存率真的是给了很多方法。比如印象笔记的使用,知识卡片的制作等。我学过后自问:你还记得阅读的初衷吗?是为了给国民的阅读量提供一点贡献吗?还是为了在不读书的伙伴们面前装个B吗?假如都不是的话,那是为了什么?
你说为了提高知识宽度,提高认知,为了掌握更好的技术和能力。那专注你的目标foucs,带着你的问题去阅读。从目录框架开始,筛选出对你很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点阅读。已知或者不重要的那就速读或者直接越过。我到现在对阅读的核心看法就是:别忘了你的需求,别忘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