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成大业者,都有远大的志向、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宽广的胸襟和舍我其谁的气魄,无一例外!
我为什么对现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宣传的“搞钱论”嗤之以鼻,因为我深受其害!
把赚钱当成目标,你就很容易迷失自我,你贪钱就必然被钱所吞噬。
我自己破产的经历和我身边十几个跑路的曾经身家上亿的老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大肆宣扬“搞钱论”的人,要么是太年轻,经历太少,没有认识到这种观点的巨大危害;要么是太蠢,认识不到钱财是社会资源,不属于某个人,你只能拥有暂时的支配权;要么就是太坏,利用这种言论来搞低认知人的钱。
大家都在拜财神,却很少有人去看财神是怎么做事的。一个人只有把事儿做对了,钱才会随你而来,供你调遣支配。
我们看财神范蠡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一个人发家致富,需要具备的特质,他给了我们模版,让我们有了修炼的方向和方法。
1、选择一个适合发挥你才能的环境。
范蠡出生在楚国三户,自幼父母双亡,生活拮据窘迫。
少年时候的范蠡,出身卑微,无人举荐,虽有经世之才,但却无施展抱负的机会。
走寻常路,肯定是没法出人头地,范蠡反其道而行之,以“狂傲”示人,被人视为疯子。
这个疯子经常发表一些奇谈怪论,这些言论以及疯子的名声传到了文种的耳朵里。
文种出身楚国贵族,当时担任宛城令,喜欢到处寻访奇人名士,听得有人疯狂如此,来了兴致,便去拜访范蠡。
吃了几次闭门羹后,文种终于见到了范蠡。
简短交谈下来,文种被范蠡的才学所折服,对范蠡说:“有一只鸟,想要飞出去,但却不知往哪飞。”
范蠡盯着文种看了很久,反问道:“能否告诉我,这只鸟准备飞多远,是百里,千里,还是万里?”
文种摇摇头说:“百里之地,早被蛀虫吃光了。”
当时楚国腐败,很多贤人能士均不得重用,文种自持才高,也不过只能当个县令。
范蠡抚掌大笑:“此鸟抱负远大,当在万里之遥。”
文种取来地图,听范蠡分析完楚、吴、越三国的形势利弊之后,两人决定投奔越国。
范蠡和文种一起离楚入越。经历战败、为奴、返国后,于公元前 473 年,范蠡为上将军统兵伐吴,吴国败亡。
自此越国称霸,范蠡名震天下。
如果你身处的环境,不利于发挥你的才能,那就换环境、换圈子。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自媒体、社交工具极为发达,你用很低的成本就能更换掉你的环境和圈子。
2、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勾践灭吴成功,实现称霸大业。
当勾践提出与范蠡共治天下的时候,范蠡却毅然辞行。
在临行之前,叮嘱身处高位的文种也离开越王。然而文种未采纳范蠡建议,最终被越王诬陷造反而赐死。
离开越国之后,范蠡在齐国经商成功,被齐国聘为“相国”,范蠡以为久居高位,不祥。再次辞官,散尽家财,远赴陶地,又成巨富。
范蠡说:“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所以他在名利双收、位极人臣之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将一场场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
《易传·象传下·既济》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范蠡做事,先考虑风险,当风险有足够的预防手段时,才采取行动。这在勾践提出伐吴,都被范蠡以时机不成熟阻止就得以体现,而功成弗居,更是践行了老子的智慧。
《易传·文言传·乾文言》云:“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一个人知道如何开始,只是具备聪明才干,而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才是大智慧,才能存仁义于天地之间。
3、顺时顺势,找到属于自己的风口。
范蠡离开越国,与家人来到齐国海边,耕田养鱼,还撰写了《养鱼经》,集中授课,传授养鱼经验,这算是最早的商学院和商业教材吧。
范蠡走遍沿海村落,发现海边有丰富的海盐资源。他认为把渔民手中的海盐收购过来,再转卖出去,不仅自己能够获利丰厚,更能造福一方百姓。
范蠡开设盐场,大量收购海盐,并组织人马,将海盐运到咸阳,在咸阳开设商号,售卖海盐。
咸阳远离大海,百姓难以买到海盐。见到优质海盐都竞相抢购,范蠡在咸阳的商号一炮而响。
懂得顺应时势,充分利用环境、地理所创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让范蠡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口。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我们所处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可以挖掘。
我有一个朋友,利用抖音把我们当地的朝鲜蓟卖到全国各地,单价也翻了3倍。解决了当地菜农卖不出去的困扰,也为自己创造了财富。
这就是顺势顺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口。
4、利他之心,互利共赢。
范蠡深知逐利是人的本性,但共赢才是长久之计。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提,就是满足他人的需要,解决他人困难,让他人有利可图。
范蠡晚年富甲一方,乐善好施。
据说有一年,齐国遭遇洪灾,许多灾民听闻范蠡的仁德,纷纷前来投靠,领取救济。长子跟随父亲奔波劳碌,历尽辛苦,知道财富来之不易,对父亲仗义疏财的行为很是不解。
范蠡告诉儿子,巨额家资,取之于民,如今百姓有难,就该用之于民。
不久,洪灾引发疫病,范蠡提供药材和粮食,很快让疫情得到控制,病情也逐渐平息。
范蠡的这份功劳让百姓铭记于心,他救济灾民,不发国难财,不做无良商的善举由此传开,深深影响了后人,所以被后人奉为财神。
其“富行其德”的理念也被弟子们传承下来,成为经商的圭臬。
纵观范蠡的一生,不为名利,却名利双收。
其原因何在?
1、超越世俗的思想境界。
范蠡经历说明范蠡具有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具备把握真理的能力。
在超越世俗方面,范蠡超越了功利的羁绊,从位极人臣直降为平民商人;多次把巨额家产分散给他人,超越了财富的羁绊;把自己积累的商业经验无私教授给愿意经商的百姓等,超越了知识的羁绊。
在把握真理方面,把人生价值实现寄托在活力盛强的东南吴越之地;把握越王勾践的人性弱点,抛却荣华富贵和功业,坚定离开越国,保全了自己。
2、洞察商业规律
通过组织或者直接生产商品、通过流通运营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创作出价值,符合价值规律自然赚取利润。
3、坚守商业规则
范蠡一直在践行“互利、协作、诚信”的商业规则,并让弟子传承下去。
4、明晰货币本质
突出货币的流通、价值尺度功能,减损其储藏功能,在高效流通中实现价值增值。
5、通彻商业环境的价值
齐地商业资源丰富,地产、海产品易得且量大;陶地居天下之中,得流通便利,便于跨国贸易。
6、正确运用商业道德创造优渥经商环境
三散家财、无据还贷、教授商经、仁义营商以及跟国君开展商业合作等经历,都体现了“富行其德”的威力。
范蠡是“以道经商”。即以认识道、运用道、实践道以实现道的存在和价值为目的的经商,而不是以获取名利财富为目的,财富名利是其践行道的过程中产生的附带效果。
索罗斯说“我所有的投资决策都是基于我对世界运作方式的哲学观点”,他甚至不愿意承认他是投资专家,而认为自己是哲学家。
只盯着搞钱,而不去深度思考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认识不到财富背后的道的话,搞到的钱越多,发生的悲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