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
有人站在人生的终点说,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有人遥望远方,信誓旦旦地说,我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乍一看都是励志版的人生路线,可是勇往直前的路上,我们总会疲惫,总会厌倦,这时我们又该如何度过这些疲惫不堪的时光呢?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汪曾祺如是说。
汪曾祺一生过得洒脱随性,用一支笔写尽了一生中的诗意,在他78年的人生中,也曾历经许多磨难,可他用内心的那一份爱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安宁。
翻开汪曾祺的散文集《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温馨的家庭氛围、自得其乐的人生、令人陶醉的天气、美景和美食,原来生命中有那么多美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幸福的味道。
人间烟火,唯家人和乐最美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晚上回到家,家里有灯光,有热乎乎的饭菜,有人等,就是最大的幸福。
可是这样的温馨时刻往往会被饭桌前的争吵打乱,似乎结了婚就免不了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钱不够花,老人需要照顾,孩子又不听话,每个家庭似乎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汪曾祺的家庭其实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曾有两任继母,却不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排挤继母,而是设身处地地同情继母,感慨继母不好当,这份理解为他曾经破碎的家庭补上了缺口,虽然有些格格不入,但毕竟还是完整了。
生命中免不了遗憾,有些人没办法陪你走太远的路,但总有人会愿意陪你走接下来的路,而我们要做的只是接纳和感激。汪老回忆起自己的亲人时,总是带着深厚的感情。时刻有情,时刻为家人着想,该是幸福家庭的秘密。
当然,汪老的家庭教育也非常开明,他的父亲信奉的育儿观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一个现代化、充满人情味儿的家庭,需要做到“没大没小”。在汪曾祺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架子,而是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相信孩子的选择,关心孩子的学习,却不强求他们今后要走什么样的路。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过分干涉。
现在很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为孩子安排一切,过分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意识,以至于孩子在叛逆期顶撞父母,家庭关系降到冰点。
家人本就该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多份理解,多份成全,和和睦睦的氛围就在眼前。
美景美食,见一方天地
文人之中喜欢美食的不少,有口福的倒是不多。撰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早年是个富贵人家的子弟,尝遍天下美食,可家道中落之后,他只能借着文字舒解内心对美食的渴望。
缺钱,没得吃,是很难同各地的美食有交集的。但是,缺那份品尝美食的心境,就算面对着色香味极佳的美食,也是味同嚼蜡。明代权相张居正在服丧期间,面对着州府衙门献上的山珍海味,依然是愁眉不展,食不下咽。
会吃,懂吃,可能是一种天分;会吃,懂吃,能吃到,且品得出滋味才是幸福。汪老显然就是那个幸福的人儿。书中写他家乡的炒米、焦屑、咸鸭蛋、螺蛳、虎头鲨等农家小吃,写他在西南联大当学生时吃过的过桥米线和油鸡等等,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各地的美食里带着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有他对往事的回忆。
其实汪老写下美食散文的时候,并非事事如意,但在品尝美食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满足的,幸福的。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美食中寻找幸福,摆脱苦难带来的痛苦,或许是收获幸福的一大法宝。
美食和美景也分不开,赏心悦目的事物总是能让人轻易忘却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不过观景同品美食一样,眼里看到的也是最真实的情绪反应。黛玉看到花儿凋零,为她们的薄命而哭泣,可龚自珍却联想到她们即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化作春泥更护花。
美食美景,带一颗豁达之心去欣赏,总能体味到其中幸福。
真正幸福快乐地活着,需要足够的人生智慧
林语堂曾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明明可以好好沟通,非要扯着嗓门争吵,弄得家里鸡犬不宁;明明可以吃饱穿暖,非要为一些小事儿伤神;明明眼前展现的是一片美好的前景,非要把事情往坏处想。烦恼不找你,找谁呢?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能伸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不必忧心忡忡,大可伸展四肢,悠闲自在地过完一生。
汪曾祺在书中提到一个老搓背工,说他居然得了个评价叫“通达”,仔细一想,通达确实是人生的大境界,是对世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彻,不太容易生气发牢骚,表现出来就是云淡风轻的状态。
老搓背工大概算是社会底层职业了,可人家偏就是不受外界评价干扰,踏踏实实地做好搓背的功夫,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汪老本人也是个豁达之人,虽然曾当过右派,却没有因此内心郁结,一蹶不振,而是特别感谢这段经历为人生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生活中本就有大起大落,随遇而安,在起起落落的生活中寻找乐趣,不管何时何地,总会有人陪伴,总会有美景美食等着你品鉴,只要时刻怀着豁达的心境,人生何处不是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