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标题“什么是当代的侠客精神?”,马上联想起——今之侠者。
然后就想笑,温瑞安是写过《今之侠者》这本书,可读者中对他又爱又恨的大有人在,我在写文以及思想上也受过他的影响,可他那些坑,呵呵,不敢恭维。
在微博上看到有帖子,有人问他,何谓侠?他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怎么看怎么觉得他是写不下去了,在硬撑。
套用一句别人评论琼瑶的话,这句话也适合用在她身上——作品没有变,可读者长大了。
现在真觉得什么都在变,比如小时候是我依赖父母,可后来发现父母越来越依赖我,我喜欢的也是。
去年看到《逆水寒》游戏上市,不知怎的,会想到罗胖老师以前说史玉柱投资游戏,小心二三线城市的孩子翘课玩游戏,父母们会骂。
那时候我又看了一遍《逆水寒》,结果发现无法融入,小时候喜欢的,那时候在挑刺。
我知道我在证明我的成长,也许有人对武侠的态度也是如此,明明很喜欢,却要贬低挑剔,因为需要显示自己。
记得罗胖老师说过艺术有两种指向,一种是前人很强,一种是我们很强。
当自己有所进,需求得以扩张,原先的自然无法满足了。
那时候我挑剔了两点,第一觉得戚少商不值得同情,他风光的时候抛弃了息红泪,落难了就去找人家。背后是官兵,毁诺城全是女子,他居然想也没想就进去了,那是给人家招来横祸。
第二点戚少商对弱小无感,他只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热情。
也就是说看不出这个人物有什么格局,只是个人情绪化的自恋而已。因为不喜欢这个人物,连带着对四大名捕去帮他也反感。
而且草莽和官府息息相关,铁手去帮戚少商的话,是跟神侯府的政敌公开作对,这样就不怕连累神侯府吗?
另外神侯府的对立面也幼稚,就顾着折磨人,其实可以把证据上交,这样神侯府就倒霉了。
就感觉人物的言行思维和那个环境不符合,只有中二情绪,没有特定环境影响出的言行思维。
然后一看结尾,发现无情还暗恋唐晚词,这一点其实小时候就看出来了,可是发到群里,很多网友问哪里?
这让我忍不住好笑,怎么《散花女侠》里的小女主于承珠暗恋她师父张丹枫,那是公开的秘密,我以为只有我一人看出,没想到群里很多朋友看出来了。可无情的暗恋,居然没什么动静?说好是爱豆的。
然后现在也发现温瑞安对一些事物的理解,比如说对古诗词的鉴赏,和我自己的感悟,出入比较大。
所以对于侠的定义,我不想参考他的。
对我来说,不慕权贵,不弃市井,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清。三尺青锋剑,护我好花枝,用力量去保护美,保护弱小,那就是侠义。
我是参照了梁羽生先生对侠的定义,武是手段,侠是目的。并加了自己注解。
武侠是一种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所以人们喜欢看影视作品中飞来飞去的打斗,因为那就喻示了自由。
很多金融人士也喜欢武侠,因为与财富自由有共通之处。
另外创业人士也爱看武侠,侠不就是夹缝中的人,本来没有路的,可一定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我对贾老师那一句武侠里面没有哲学不赞同,那是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高了,需要有人生价值观的辨析和取舍,需要有思考的力度,需要有心灵哲学的体验,这在过去的武侠世界里,是表现不足的。
但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厉胜男就说了一句名言,哪怕命中注定得不到,我也要用力去推动几分。她是大获全胜了。
我也因此看到了努力的必要性,承认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可以马上看到结果的。现实中金庸办《明报》时,他的妻子朱玫能力强,还非常努力,可事业并不因为她的努力而有所进展,于是经常和丈夫吵架。
可是如果不努力,那么连希望都会看不到。有些事不去做,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后果。
就像《牧野流星》一样,孟华到草原是去寻找弟弟杨炎的,可是弟弟不见了,他就随机行侠仗义。草原的牧民称呼他为牧野流星,虽然只是光芒一现,却也为大家带来了温暖和光明,这不是很有意义的吗?
还有《冰河洗剑录》,我最喜欢那一句“用冰河洗去宝剑的血污”,那是用沉静的力量来沉淀浮躁。
在外面做事,免不了心急火燎,免不了乱挥刀剑,也许有时候也只是对着水里自己的影子张牙舞爪罢了,可在沉静的冰河,那一份静谧,那一份清凉面前,还是拂去尘嚣,真诚地面对自己,这样每天又都是新的开始。
也就是这本书,让我考虑到,我该怎么休息?
挺有意思的,一般会考虑该怎么做事,该怎么进展,可是休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好休息,积攒的能量会不同。
所以我不想过分接触名利场,反而要安享灯下寂寞,让心沉静下来,淡淡的过滤一些杂务,还我本来的模样。
比如说今天就在想,明天又是新的历程,那么每天写点什么呢?初步答案是,哪怕写一些诗词的心得也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这些不是为了追求一些什么,只是为了更好的休憩,停下来时可以有一份宁静,可以看到一些美,就当作减压放松也好。
对我而言,生活中也该有一片属于诗词的天地,不需要太大,它对我而言,就是每天看到的一朵鲜花,一棵新鲜的绿草而已。只是摆设,而不是主角。
然后呢,如果看到抖音里一些好的画面,也可以通过这个摆设角,展示出来。也不费什么事的,顺便而已。
明天,又会是另外一天,看来值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