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过年前一周,极简之家群有这样一场对话。
简友1:
要过年了,大家有在家里囤食物的么?我正在纠结要买多少东西过年。
简友2:
不买,家里存货消灭掉。
简友3:
同不买······
简友4:
不买,超市随时可买。
简友5:
我也不买啥,只买了肉,因为不囤几天的,亲戚来了没得吃。
简友6:
买了水果,香肠,火腿,基本不去超市,都去菜场买。
简友1:
好,我也不买多,随吃随买。
我是那个简友4,一个月没有进超市的简友4。
今天是2月15日,年已过完,我们都过上了囤食物的日子。
从内心来说,我相信食物不会短缺,但是疫情当前,前路未卜,囤食物难以避免。
如何以极简的方式去囤食物?
1、除了食物和急需品,其它物品全都不买。
在这样非常的时期,越来越发现,柴米油盐和健康才是生活最简单和最本质的需求。
作为普通人,我们在家里受到了最周全的保护,只购买食物和急需品,可以让社会资源更多用于保障疫情前线最需要的人。
2、充分考虑消耗进度 ,预算好购买周期。
根据家庭的人数,存储条件,吃东西的习惯,考虑一次购买多少,多久购买一次。
家里四口人,单开冰箱,一天两顿(家人都被我影响了,晚上基本不吃),买一次食物维持五天。
如果没经验,在买的时候可以详细到每天的菜谱,慢慢有感觉了,就能凭经验感知。
3、各种食物同步购买,均衡额度。
肉、菜、主食、调料、零食、水果同步购买。
刚开始的时候没经验,肉吃完了,青菜还有许多,肉买回来,醋又不够了,于是衍生了不必要的购买,而且很容易在购买时又顺手买了许多不在计划内的食物。
4、统筹管理,大家出谋,一人决策。
一顿美味的餐食可以治愈身心。
家里人再相互配合,各自的口味还是很难统一的,所以在购买时可以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考虑每个人的喜好,每天每顿的食物中尽量让大家都有喜欢吃的食物。
大家提出想吃的食物后,记下来,由决策人定期统一下单。
5、注意食物的保鲜期和保质期,杜绝浪费。
在购买时考虑不同食物的保鲜期,不要图一时购买之快,坏了就只能扔掉。想想这个时候的每一件食物更加来之不易。
我一般买一些好保管的,搭配一些不好留存的。比如说大白菜好保管,但也没必要一次买太多,大白菜可以放在一个周期中的最后一天吃。
6、注意健康饮食,营养搭配,荤素搭配
闷在家里,不能吸收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工作和运动强度下降,更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作为保障。
家里的主厨可有意识减少食物供应的总热量,清淡饮食,不让食物成为身体的负担。
7、注意环保,体恤小哥,保护好自己。
这次疫情反映出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失衡,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环保出力,尽量减少使用不环保的塑料购物袋,重复使用现有塑料袋,同时尽量将垃圾分类处理。
快递小哥冒着危险在坚守岗位,多多尊重和体恤他们。
以不见面交易的购买方式为主,保护好自己就是最大的环保。
8、消化现有食物,按需囤一两种保障食物。
如果家里有一些干货、存货、过年时收到的一些福利食物等,都可以趁机有计划的集中消化。如果没有,也可以考虑适当囤积一两种保障食物。
先生一直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昨天他问我,万一真的出现食物短缺或危机怎么办?。
我的理解是,社会是一个综合运作的整体,不会因为你多囤了几袋米而免除个体风险。
最后达成一致,可以多买一袋米和一袋盐作为保障,但不要更多了。
写到这里,听到了高速公路将逐步免费开放的消息,回首这一个月,已无法判断这是否是好消息。
但好消息一定会来的。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无论快慢,无论多久,且囤积那份对生命的热爱,等待那繁华的日子再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