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拟定的主题是“知彼知已、早诊早智”。今年的9月21日是中秋佳节,而这一天也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在早期有哪些信号?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吕洋。
“老百姓口中的‘老年痴呆’一般是指阿尔茨海默病,这是痴呆最为常见的类型。”吕洋医生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渐进性记忆减退、视空间技能损害、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等全面性认知障碍,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常伴有人格和精神行为改变。
吕洋医生提示,家中老人如果有以下7种表现,可能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信号。
•记忆力下降并影响日常生活
•难以遵循计划或解决问题
•执行日常任务困难
•交流障碍
•社会退出
•判断或决策改变
•情绪或人格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从轻度到终末期一般8~10年,甚至超过20年,因此照料负担非常重。”吕洋医生表示,在照料的过程中,照料者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患者的残留功能,允许他们有自主行为。同时,理解和尊重对患者也很重要。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照料原则也不同:
轻度:此阶段患者往往只有性格的改变和短期记忆衰退,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保留。照料者不应给予过度的照顾,主要是督促患者自己有计划料理生活。
中重度:此阶段患者认知功能逐渐减退,日常生活能力降低,需要照料者帮助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障碍。建议照料者协助患者进行简单、有规律的生活自理,培养其自信心和安全感。此期行为紊乱比较明显,容易走失,特别注意技巧护理和防走失。
晚期:此阶段患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于照料者。照料者需要关注患者皮肤、口腔、营养、排泄等,避免压疮、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和安全。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是从出生到老年的挑战,应该重视全生命周期对该病的预防。”吕洋医生建议,在婴幼儿阶段应该为产妇和婴儿提供最优的营养;儿童阶段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青少年阶段进行认知刺激,鼓励接受高等教育;中年阶段努力预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保持体育活动;老年阶段继续维持认知刺激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监测和控制营养不良。
吕洋医生还具体介绍了十种呵护大脑的方法:
•规律而适当的体育运动
•坚持学习
•远离吸烟
•关注心脏
•保护头部
•健康饮食
•睡眠充足
•关注心理
•广泛社交
•挑战自我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