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相学吗?
就是那种仅凭一面之交,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形体外貌、精神气质举止神态,就能推测出这个人的面相属性,从而得知他的性格、运势、祸福等。通过改变面相真的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听起来像是天桥边席地而坐,手拿签筒的江湖术士骗钱的把戏。很多人排斥看相这种事情,认为这只是那些所谓的看相人满口胡言地胡说八道。奇怪的是大家又常常会评价一个人的五官怎样怎样,这所谓的五官,也是相学上的东西。不过耳眉眼口鼻在相学中被赋予了另一种名词,比如耳为采听官,口则为出纳官。
实际上,相学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学问,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之际。五代、北宋间有个道学家陈希夷曾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其中有句说道:“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意思是,内心是相貌的根本,审视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内心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得知他的祸福吉凶。作为经验累积,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以前的中国人不擅长实验,也缺逻辑,类似以这种方式得出结论的心灵鸡汤很多,包括相当多著名人物。但是不能否认面相的确存在一定的巧合,只是到底是相由心生,还是心由相生,也就不得而知了。
现代社会的很多人早已经不是只有单一的面相了,在社会的大浪中,仅凭一张面孔又怎能稳如泰山,平步青云呢?我并不唾弃这些人的变化多端,有时候甚至会有点佩服,因为他们在面对不同的人可以熟练地切换不同的自己,也使我不由自主地去观察起这些人的面相来。
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多年后,生活的经历或多或少会变成智慧,也会变烙印刻在脸上。人的面相也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或在双眸中,或在眉宇间。所以有些人越老越和善,有些人却越变越刻薄。哪怕其中有些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学会了将自己隐藏,可以灵活切换,不管怎样总有破绽,暴露在微表情中:礼貌而又不失尴尬的职场微笑、对话交谈中游离躲闪的眼神、嘴上犹豫吞吐的支支吾吾……
我的确太年轻,简单而真实,还没有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别人很容易看穿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到底是好是坏,至今无法下定论。然而,我还是希望自己,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能不戴着面具,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