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跟同事们分享,谈到模型和效率问题,每个人都分享自己在效率方面如何别人强:有同事说我干活比别人快,别人交代我工作,那可以很快做完。有同事说我做工作比较细心,领导安排的任务我可以很细心的做完.....
但问起为何能够快速昨晚,为何可以细心做完,却并没有因此总结出一些什么。
我们每天的忙碌大致如此,基本都忙碌在过程里,忙碌在执行里。但真正要从中体会到,学习到什么,却发现自己缺乏系统的总结思考。
丰盈的执行力,奢侈的注意力。
我们就跟一台机器一样,从上游接收指令,然后就直接按照指令去执行,从执行力来说非常不错。但从效率来说,也许这未必是更优选。
要知道我们的上游客户,我们的企业终极追求的是商业价值做大化,而不是执行力最大化。回归到我们个体也是如此,我们希望自己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而不是执行最大化。
因此,我们就需要从头算,看自己如何才能更高效的解决公司的问题,客户的需求。而不知识简单的按照动作去执行动作,毕竟我们不是机器人,不是制造工人。
这里面有一个元素特别重要:把执行力进化成注意力。
碰到任何指令过来,首先想到的不是按照指令去执行,而是去思考,去沟通,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标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其实仔细思考就会发现:
无论是客户,还是领导,要的并不是执行力,要的是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法。
因此,我们要想让自己值钱,让自己具备更强交换价值能力,就必须要学会洞察指令背后的需求,寻找满足需求更加有效专业的方法。
针对高频,刚需的需求,学会主动输入专业信息,刻意练习,让自己真正具备对这类问题高效的解决模型,自己也因此会收益复利,并形成自己跟群体交换的独特价值。
最终,学会用注意力替代执行力,用模型对抗惯性。让做的每一件重要事情,不仅仅是收获当前事情的结果,还有以后此类事情的过程,既效率模型。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